郑午顺口卖了个梗,“欢迎来江西看海。”
“来江西看海?”
陈老师立刻就笑了,“年轻人才思敏捷嘛。”
小郑跟著笑,眼神清澈,像极了被表扬的小学生。
陈老师也没再閒话,干起了本职工作,想探询一下他的创作思路,“小郑,做为一名江西人,你是怎么想到写这么一部关於特区的小说呢。”
来了!
郑午早有准备。
“陈老师,我的初衷是以青少年的角度,向读者们,展示特区十几年的开改成果和城市形象,我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两年,深深爱上了这个年轻的城市,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人也能了解它,並爱上它,一起来建设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他这番官腔打得言简意賅。
开玩笑。
今天这次会面,可能会是以后宣传的类容,还可能会见报,寧可少说,不可说错,绝不能有一丁点紕漏。
影响了宣传力度和效果怎么办?
那可都是钱啊!
阵编辑则从他的话语之中,看到了一个年轻人不甘平庸,努力进取的拼博精神。
这孩子。
太懂事了。
懂事的孩子,都是吃够了生活的苦。
说是来建设,不就是打工吗,打工有几个不苦的。
但他就算苦,也能写出一部契合时代的长篇小说,这就值得惊嘆了。
有拼劲啊!
早年同样吃够了苦头的老陈,不禁忆起了当年下乡插队的往昔。
他像年轻时的自己。
那怕身陷泥淖,也要尽力向上。
文人善感。
一番心理活动后,老陈看郑午的眼神像看亲儿子似的……
嗯。
儿子他妈当年也是如此青葱年纪……
郑午见他半天不说话,连忙笑著问,“陈老师,您看……陈老师?陈老师?”
喊了三声,才把陈老师縹縹緲緲一缕香魂,从村里的小芳身上招回来。
“小郑你继续说。”
“陈老师,您看出版的事?”
“你不用担心,等签了合同,我们就会匯报到市宣传部,等批示下来,很快就能排上日程。”
市宣传部?
这是直达天听了吗?
郑午就越发欢喜了,“……我想问问稿酉…州……这稿子还需要改动吗?”
“不不,书写得很好,没什么要大改的地方,我今天叫你来,主要就是要和你谈谈稿酬的问题,小郑,你是要稿费呢,还是版税?”
说到钱,陈老师的眼光也锐利起来。
“版税!”
郑午答得飞快。
他一个新人小菜鸟,稿费拿得到千字千元吗?
明显不可能的事。
何况这还是国企呢,千字30顶天了,20万字顶多六千块,还不够5斤老樅水仙的茶钱。
这书光正版都爆卖一百多万本,就算定价15块一本,都能拿百多万。
六千块对百多万,有可比性吗?
笑死个人。
今天打死都得选版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