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慕容垂此时毫无反叛跡象,贸然诛杀只会寒了天下人心。】
【所以王猛就要给苻坚一个理由。】
【於是“金刀计”就此出笼了。】
【公元370年,前秦伐燕之战在即,王猛被任命为主帅。】
【他特意奏请慕容垂的长子慕容令,隨军出征担任嚮导。】
【出发前夜,王猛夜访慕容垂府中。】
【两人对坐饮酒,从兵法谋略谈到天下大势,相谈甚欢。】
【酒至半酣,王猛忽然长嘆:】
【“此番东征,不知何时归返,愿得君一信物,以慰相思。”】
【慕容垂不疑有他,解下腰间金刀递予王猛。】
【这把刀隨他南征北战,既是身份象徵。】
【亦是贴身信物。】
【当时显贵们的风气就是这样,就是要互送礼物。】
【更何况王猛身份那么高,慕容垂肯定得巴结巴结。】
【就得送最有代表性的贵重礼物。】
【讲到这啊,你说慕容垂为什么丝毫不怀疑呢?】
【还是王猛这一手厉害。】
【王猛手段狠厉,他虽然一直劝苻坚除掉慕容垂,但是在慕容垂面前却不露声色。】
【表面还维持著与慕容垂的交情。】
【至少慕容垂认为彼此关係不错。】
【王猛心里揣著这么大的事,举止却如常。】
【让慕容垂这么精明的人。】
【硬是一点都看不出破绽。】
【除非慕容垂事后马上派人,给慕容令说:你爹我的信物金刀交给王猛了。】
【但互送礼物这种日常操作,谁能想到是王猛的计谋?】
【王猛率军抵达洛阳后,也不著急。】
【先正常打,很快就打下了洛阳。】
【然后立刻实施计划的第二步。】
【他早已买通慕容垂的亲信金熙,让其携带金刀潜入慕容令营中。】
【金熙故作慌张地对慕容令说:】
【“你父已逃回前燕!他让我传信:前秦君臣表面宽厚,实则猜忌日深。”】
【“王猛更是屡屡进谗,想害我们。”】
【“虽然苻坚对我们不薄,但前秦国內得罪了王猛还有好?”】
【“如今洛阳失守,前燕太后与皇上已悔悟当初排挤之过。”】
【“望你我父子归朝共挽危局。”】
【“此刀为证,迟则生变!”】
天幕外。
汉朝。
本就生性多疑,同时又通过天幕了解了巫蛊之祸的汉武帝刘彻。
看到金刀计的情节,忍不住皱眉思索起来。
倒不是刘彻觉得王猛可恶。
而是他在换位思考,假如自己身处其中。
能不能看出金刀计背后的阴谋?
假如自己是慕容垂,会不会上当?
刘彻是何等聪明之人,况且这也无关面子问题。
所以,刘彻在心中思考一番后,便不由得默默承认道:
的確很难防啊。
如果是朕的话,確实很难料到自己正常社交,为巴结王猛送出的金刀,竟会成为致命的信物。
这一点利用父子之间接收信息时间差的手段,倒是和巫蛊之祸中,朕被矇骗时的情况类似。
关键是王猛每一步的设计。
都十分贴合到位。
並且没有失败的风险。
这就是顶级计谋么?確实狠辣!
如果不事先防备,压根不会想到自己中计了。
恐怕,慕容垂若想破解此招。
就只能事先保持高度警惕,只要自己与王猛,或者苻坚有任何往来。
发生的事情都及时给慕容令通气。
这样才有可能破解。
但是,在朝为官多年,又不是初来乍到时那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又怎么可能事无巨细都一一核对呢?
这么看来,的確是无法防备。
怪不得金刀计,会被称为阳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