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提到。】
【罗马的產粮大区非洲和埃及,在其最肥沃的地区,粮食產量可达当地需求的百倍甚至更多。】
【儘管这可能有些夸张。】
【但仅埃及就有三个常驻军团需要供养。】
【然后,在供养三个军团之外。】
【埃及仍有能力大量出口穀物,並供应包括义大利在內的多个行省。】
【而埃及驻扎的军团,也反过来確保了埃及成为帝国最稳定、和平的行省之一。】
【敘利亚行省同样有三个常驻军团。】
【但可能无法依靠当地穀物满足需求,所以敘利亚行省,不得不从邻近行省进口部分所需穀物。】
【由於这种巨大的后勤粮食负担。】
【我们就能开始理解,为什么如此大规模的罗马军队,几乎总是分散部署。】
【主要就是减轻单一一个行省或地区的压力。】
【例如,在公元前53年的冬天。】
【尤利乌斯愷撒將他在高卢的十个军团,分散部署在特雷维里人、林贡斯人以及塞夸尼人的领地。】
【几乎遍布半个高卢地区。】
【这既是一种战术安排。】
【也是一种后勤策略。】
【因为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很容易在任何一个当地地区引发饥荒和叛乱。】
【同样,图拉真皇帝著名的达契亚入侵行动。】
【由来自16个以上不同军团的,多个分遣队组成。】
【始终至少分成四个纵队。】
【从未合併。】
【合兵一处就养不起!】
弹幕:
《帝国的粮仓在尼罗河三角洲啊。》
《埃及养活了半个罗马。》
《法国呢,高卢那么多平原產不过埃及吗。》
《高卢也还不错,但还是比不上埃及。》
《当年尼罗河,隨便撒把种子都能长粮食。》
《那为啥现在埃及粮食反倒要进口了。》
《因为现在的埃及,人口增长了二十五倍……》
《罗马的粮食税只有10%?这么低吗?》
《大汉还十五税一,三十税一呢,没有苛捐杂税其实一般都很低。》
《图拉真十六个军团,分成四个纵队,萨尔滸为什么分兵合击也是一个道理,补给確实难啊。》
《古罗马还有地中海运输,比起古代中国王朝,在粮食运输上有优势。》
《所以罗马的地图,无法太离开地中海,或者说离开海洋啊。》
《这下懂了。》
而天幕外。
三国。
同样为了粮食问题,而日常发愁的诸葛亮。
看到天幕画面里,罗马的运输船载著大量的粮食,快速的为前线提供补给。
以及运输大量的后备士兵。
也是无不羡慕的说道:
“大规模运粮,还是得水军啊。”
“可惜我大汉北伐,古水道改道,不然的话,粮食转运也不至於如此困难。”
“地中海,的確是西欧帝王之基业。”(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