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被划归为首陀罗和贱民,沦为社会底层。】
【也正因如此,如今的印度大地上,既有肤色黝黑的人,也有肤色白皙的人,更不乏大量混血人群。】
【自雅利安人打开南亚次大陆的大门后,在漫长的几千年里,波斯人、希腊人、塞人、大月氏人、阿拉伯人,以及突厥人、蒙古人等眾多外族,纷纷通过开伯尔山口入侵此地。】
弹幕们看到这里,是蹦不住了。
《类人群星闪耀时。》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排队!排队!》
《这尼玛真是仙之人兮列如麻了。》
《三哥们真是心累,瘟神们一尊接一尊啊。》
《可惜巔峰大唐,没有去帮帮场子,不然唐军从开伯尔山口入关,绝对是歷史名画!》
……
天幕:
【直到大航海时代来临。】
【欧洲殖民者才成为了歷史上,首个未通过开伯尔山口征服印度的外来文明。】
【开伯尔山口地势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可为何古印度人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在此设防抵御外敌呢?】
【这背后有著诸多复杂原因。】
【从自然条件来看,开伯尔山口地处高山河谷,开口朝东。】
【夏季,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带来大量水汽,极易引发强降水。】
【进而导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
【这些灾害会对关卡设施造成严重破坏,使得设施维护难上加难。】
【而且,在此地进行建设和运营,成本极高,面临重重困难。】
【不过,这些还只是次要因素。】
【关键问题在於。】
【究竟谁去修建开伯尔山口的防御工事呢?】
【回顾印度歷史,或许能找到答案。】
【印度歷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印度文明,起源於印度河流域。】
【那时,这片土地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仅仅存在几个城邦。】
【在这样的远古时期,要求这些城邦去修建庞大的防御工事,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隨后进入第二阶段——雅利安人进入南亚后的印度列国时代。】
【雅利安人到来后,將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迁移至恆河流域,並在此建立起十几个奴隶制小国。】
【到公元前6世纪,印度河与恆河流域的平原地区,形成了16个规模较大的国家。】
【印度史称“16雄国”。】
【在这16个国家中,恆河下游的摩揭陀实力最强,其国都王舍城更是举足轻重。】
【可以说,摩揭陀是后来印度本土文明的核心。】
【雅利安人创立的种姓制度,也成为后世印度本土帝国的根基。】
【此时,或许有人会疑惑:曾经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人去了哪里?】
【实际上,他们一部分南迁到印度南部地区,另一部分则留在印度河和恆河流域,沦为雅利安人的奴隶或下等人。】
【直白的说,就是最底层的首陀罗,以及连排等级都不配的“不可接触者”。】
【由此可见,在印度歷史的第二个阶段。】
【影响印度本土文明的核心区域,已不再是印度河流域,而是恆河流域。】
【更准確地说,是恆河流域的下游地区。】
天幕外。
南宋。
岳飞看到这里,也是感慨万千。
“按天幕所言,那古印度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建立了属於他们的文明。”
“但是一招不慎,被外来征服者入侵。”
“不仅国破家亡。”
“就连印度本土的人民,都从此沦为奴隶、下等人。”
“这……哎!”
岳飞不禁想起了泪尽胡尘里的北方汉民。
他们在金国人统治下的生活。
又是何其不堪?
现在大宋还在抵抗。
若是有朝一日,大宋真的被金国所彻底征服。
那天下的汉人地位,是否会沦落到如同印度的达罗毗荼人一般呢?(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