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哥,你看那边。”
林安安指向一个空旷处,一群战士正围著个老人说著什么。
老人坐在断壁上,手里拿著个搪瓷缸子,缸子上刻著“1950”的字样。
顾砚眸底带上一丝温度,声音也更轻柔了两分,“那是抗美援朝的老兵,老人家閒不住,就趁早饭的时候来给战士们讲战场故事。”
“是为了给大家打气?”
“嗯。”
两人走近时,正听见老人说:“……上甘岭战役时,我们七天没喝到水,就舔石头上的露水。现在唐市有水喝,有饭吃,这就是好日子!”
战士们听得眼眶发红,一个年轻士兵忽然站起来:“大爷,等唐市建好了,我带您去看水电站!”
老人哈哈大笑,拍著大腿:“那感情好啊!”
林安安拿出笔记本,飞快地记录著。
顾砚站在一旁,只静静看著她专注的侧脸。
“安安,任何情况下,都会有希望的。”
“嗯?”
这时,一阵清脆的歌声传来,几个孩子牵著一个盲眼的老奶奶走来。
老奶奶手里拄著拐杖,另一只手被孩子们牵著。
“这是王奶奶,地震时三个儿子都没救出来,她自己的眼睛是为救孙子受伤的。”
顾砚指了指老奶奶身边那最瘦小的孩子,“那就是他孙子,其余孩子都是自发来的,现在每天都轮流带她散步,给她唱歌,希望奶奶振作起来。”
林安安看著孩子们稚嫩的脸庞,明明他自己也很难过吧……
她忽然明白所谓的军民一心,从来不是口號,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是战士用身体堵管涌时的决绝,是百姓把最后一口粮送给更需要的人时的坦然,更是受伤眾人互帮互助的善意。
“砚哥,我们去那边看看。”
“嗯。”
“你怎么知道那么多?”
“你们在忙的时候……我没什么事,就隨便逛逛。”
听他这么说,林安安倒是真的一愣!
合著顾砚真只是来给自己看病的?
如果真是代表西北军区总医院来的,不可能那么閒。
顾砚看著远处正在加固堤坝的战士们,看著废墟上飘扬的红旗,认真地说:“安安,把想写的都好好写下来吧。”
“当然,我肯定会好好写的。”
风从废墟上吹过,带著清水的湿气和泥土的味道。
阳光下,战士们忙碌的身影、孩子们的歌声、老奶奶欣慰的含著泪,与远处正在施工的重建工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悲壮却充满希望的画面。
林安安握紧了笔记本,觉得每一页纸都沉甸甸的——那上面不仅记录著苦难,更记录著在苦难中闪闪发光的人性光辉。
而她知道,这些光芒,终將匯聚成照亮未来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