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不影响民间的一些人对於参军入伍的嚮往。
这种嚮往一般是针对营兵的。
当然,也有眼红卫所待遇的人。
不过这种人一般拒绝去边疆。
都是想著怎么靠关係去南方和平的卫所待著。
但这种美事並不好找。
就算运气好留在了一个和平的南方卫所,也可能在兵员紧缺的时候调到云南等地。
至於营兵,在大明的民间声望还是有的。
盖因营兵待遇实在是好,是真正的精锐军队。
领著双餉,吃著官俸。
也容易结交一些军官什么的。
升职什么的也容易。
科举越来越卷,当兵自然成为了很多老百姓的一个备用选项。
痛苦什么的可以放在一边,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钱是真的多。
所以对於营兵,老百姓还是很敬畏的。
至於老人的其他训斥,年轻人也是无话可说。
女真对付他这种平头老百姓还真的是手拿把拍。
只有没见识的村妇才会觉得普通人和士兵之间的差距就是什么阵型、人多人少、有没有甲胃的区別。
年轻人虽然没有亲临战阵,但是也曾加入过官府在治安困难的时候组织的民快队伍。
感受过围剿土匪什么的战爭。
因此他非常清楚战爭和很多人幻想的还是很不同的。
就算女真人没有甲胃,他也不好对付人家。
因为武器的训练成本是很高的。
普通人谁没事训练这个啊。
训练这个是能赚钱还是怎么著?
弓箭自不必多说。
对於姿势的要求非常重要,对於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很高。
除此之外,千万別觉得刀剑什么的简单。
这玩意儿同样不简单。
不是拿起刀剑就可以隨便用的。
比如给一个人一把刀,那么请问,这个刀要怎么使用才能刺透一个人的身体7
可能有人觉得纳闷,还能怎么样,拿起刀对著人捅过去唄。
这就大错特错了。
这样用的人明显是外行。
首先要清楚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刀,这把刀的刀尖的刃口朝什么方向?
搞清楚这些,才能正確的使用这把刀。
比如这个时代的日本太刀,如果要穿刺处决一个人,那么就要刀刃超前,向下刺击。
確保弯刀的刀尖对人,取得最大的杀伤效果。
这招在日本的技艺中叫做血振。
这些动作要诀,如果不练,不告诉你,普通人根本就不知道。
换而言之,对於普通人而言,军刀什么的给他们,他们也无法发挥武器的作用。
这玩意儿在普通人手里和铁棍没什么区別。
甚至还不如铁棍。
战爭专业化。
这是这个时代的主要特点。
对於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的命当炮灰都没资格。
在职业士兵面前就是薄纱的存在。
这一点像年轻人参与过一些战斗的人认识是非常深刻的。
就像后世的人嘲笑非洲人一样,但实际上,非洲人真会用ak。
千万別笑人家,假如非洲人就在隔壁,同样的年级给你一把ak,你猜哪个国家死的人多一点。
这个时候千万別扯什么学歷啊、教育什么的,让人学东西更快。
理论是一回事,实际上是另一回事。
比如同样是用枪,对於没接触过枪的人可能还三点一线的瞄准呢。
但是非洲人拿到枪就知道蹲在掩体內,枪口瞄准大致方向扫射。
这些小知识非常的重要,可以救命的。
就像同样是草原地形,为什么蒙古人就可以活,汉人就不行。
因为蒙古人懂如何在草原生存。
天黑了,蒙古人知道怎么保暖。
天热了,蒙古人知道怎么保存水源,怎么寻找水源。
蒙古人知道怎么寻找河流,知道哪里的水草最好。
就像苏德战爭,同样是冬天,毛子也是人,同样也怕冷。
但是为什么毛子能在冬天发动反攻?
其中固然有毛子本土作战的缘故,后勤补给的缘故,更重要的还是毛子更熟悉冬天的俄罗斯。
他们很清楚在缺少补给的时候怎么取暖、怎么保暖、怎么寻找食物。
但是德国人不知道。
因此在非战斗减员的方面,死伤就非常多。
老人虽然不知道什么苏德战爭,但是警告年轻人的原因却非常简单。
女真人不是他们可以抗衡的,论底盘、论实战经验、论对武器的技艺的熟悉程度等等。
他们没有一项能比得上女真人的。
他们虽然在山中优哉游哉的走著,但实际上是踏在自己的尸骸前进。
每一步都可以跌落到地狱。
他们不能不慎重,也不能不小心行事。
女真人的箭头是出了名的大,中一箭,那伤口的血液基本上就止不住了。
在这样的野外基本上就可以等死了。
“找到了,河流在哪里。”
年轻人忽然大喊大叫。
老人急得拍了一下年轻人,大家闭嘴,立刻动身前去。
“让开让开,让刘先生掌掌眼。”
到了河边,老人推开其他人,请出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中年人。
这人虽然话少,但是气度不凡,一看就知道是有故事的男人。
其他的人也没有多话,而是一言不发的等著中年人拿出自己各种工具。
中年人开始组装自己的小工具,然后伸进河里,掏出一杯河水,他轻轻的將河水倒掉一小部分,然后从包袱中取出一个小盆。
他开始仔细的捣鼓,用各种的纱布过滤水,几次三番之后,男人得到了一手的稀碎小金沙。
“这货挺足,能淘。”
中年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老人眯著眼晴开心,露出了自己残缺不全的牙齿,“咱们今后要享福了。”
整个队伍的心气顿时上来了。
“快去,到周围查看一番,找一处定居的地方,我们就在这里住下了。”
老人连忙指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