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阁说什么就是什么。
朱翊钧出了乾清宫,並未乘坐龙輦,而是选择步行穿过庭院,朝著坤寧宫方向走去。
这还是他第一次,有心思细细打量这巍峨的紫禁城。
明清宫苑占地相若,然大明宫殿之形制,较后世满清宫殿更为高大宏伟
故而更容易引起雷火。
他目光落在远处层叠的殿宇飞檐之上,若有所思。
“大伴,”朱翊钧脚步未停,悠悠开口,“朕前日观书,又思及过往宫中雷火之事,偶得一念。古语云『木秀於林,风必摧之』,这雷电,似乎也偏爱高处,尤喜劈打高树巨木,是也不是?”
孙德秀紧隨其后,闻言一怔,顺著皇帝目光看去,又思及歷代宫中雷火之灾,立时反应过来,连忙躬身道:“皇爷圣明!確有此说。此理虽然眾人皆知,但奈何並无办法。”
“朕观宫中殿宇,多为木製,其顶最高处,易引天雷。”朱翊钧语气平淡,仿佛只是隨口一提,“然金铁之物,似乎亦能引雷。或可在各殿宇顶端、屋檐翘角之处,多用铜铁铸件,使其高过木顶,將雷引走?又或者,於宫苑空旷高地,竖立高大旗杆,其顶端以精铁打造,务必使其远高於各处宫殿,或可引雷电击之,而保殿宇平安?”
“总之,务必使金铁之物在上、在外,勿使其与樑柱木植相连,免得引火烧身。“
“臣明白!臣谨记陛下之训!”孙德秀听得心头一凛,连忙应下,不敢有丝毫怠慢。
“臣今日便著司礼监与工部会商,儘快擬定章程,加以改造!”
孙德秀清楚此事干係重大。
这紫禁城遭雷火侵袭,已非一次两次,每次重修,皆需从西南採办巨木,靡费帑银动輒数百万两,实乃国库巨大之负担!
若此事办得妥当,能免去雷火之灾,那便是泼天的大功!
倘若稍有懈怠,日后宫中再有火起,皇帝怪罪下来,他怕是万死难辞其咎!
朱翊钧见孙德秀將此事放在了心上,满意地点了点头,放下心来。
他心中振奋,自己又完成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此事看似细微,实则关乎国本。
毫不夸张地说,仅此一事若能办妥,便足以让大明国祚多延续数十年。
因为仅万历一朝,这宫中便数遭大火,累次修缮所耗,便不下千万之巨。
这些银两,足以再练一支强军,或可充实边防,或可兴修水利,乃至賑济灾荒.....其利溥矣!
万历朝的大火最后一次赶在万历末年的时候,当时正好赶上努尔哈赤反叛大明。
辽东战事糜烂,天启皇帝登基之后好几年都没顾得上修。
到了后面几年,辽东局势稍微好了点,这才投入数百万白银去修宫殿。
崇禎上台,宫殿不见得修得多好,但是钱却没有多少了,紧接著陕西天灾连年,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状。
但崇禎也只是免除赋税,而没有进行大规模賑济。
他倒不是真的一分钱都拿不出来,他金库里还是有钱的。
但是真要拿出来賑济,大明就真的一分钱都没有了。
到时候不管是陕西有民乱,还是辽东出问题,大明都会出现无力镇压的局面。
这笔钱是崇禎的压仓石。
动不得。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陕西民乱越来越多,最终无法收拾。
如果算起大明自永乐年间开始修建皇宫的钱。
那么累计加起来就算没有一亿白银,也有数千万白银。
这可是明朝的白银。
购买力是清朝的数倍。
有这笔钱,朱翊钧有信心拿下整个印度和中南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