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倘若效仿楚王…
如果说,大梁朝堂之上,有谁知道秦亦不仅会武艺,而且武艺不俗的话,要算肃王一个。
秦亦和寧莞言在去江陵的路上,肃王派去了不少杀手,意图抢走锁龙骨、杀了秦亦。
一来是促成嵐汐公主和亲,同时把镇国公府连根拔起,打击太子。
二来则是纯粹的报私仇,杀秦亦泄愤。
可派去那么多杀手,最后如同石沉大海。
一直等不到回信,肃王著急,便把冷锋派了出去一一冷锋是肃王最信任之人,也是他身边最大的倚仗,不到万不得已,从不会让他离开身边。
等冷锋从遂州边境回来,把看到的一幕告诉肃王,他们当时便怀疑,或许秦亦会武艺。
因为寧莞言的身手,他们清楚,不可能一个人杀了那么多杀手。
而且也不可能是四大宗门插手,毕竟四大宗门不会有那么大的杀心。
唯一的变数,便是秦亦了。
当然了,那时只是怀疑,他们也不太相信,秦亦一人能够杀了那么多杀手,
有些匪夷所思。
肃王立马飞鸽传书南楚,以他的关係,托楚王杀了秦亦,也得到了积极回应。
可就在使团回来的前两天,他接到了楚王一一准確来说应该是南楚新帝开元帝的信,信中说他派去暗杀的擒龙关高手和锁甲骑兵全被秦亦所杀,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这个时候,肃王才確定了他的猜测。
因此,他能肯定,刺杀他的就是秦亦!
可这些事他只能藏在心里,毕竟派杀手暗杀秦亦甚至同南楚新帝的一系列勾当,他不能说,从而导致別人猜不到秦亦刺杀他的动机。
就很憋屈。
“这个秦亦,该死啊!”
肃王冷冷说道。
“殿下,我去杀了他?”
冷锋见肃王一脸苦闷,立马说道。
肃王摇头道:“不可。”
於是解释道:“此时正在风口浪尖之上,而且父皇对他颇为器重,还想赐官於他,若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动手,无论成与不成,都会让我们置身险地!”
“那殿下就这么放过他了?”
“放过他?”
肃王冷笑:“只要我还活著,就要他死!”
隨后,肃王分析道:“杀他可以,但最近不行,或者在京都城內是不行的。
本王就不信,他从此以后都会待在京都!一旦他离开京都,到时候,咱们就让他有去无回!”
“是,殿下!”
冷锋答应一声,又从怀中拿出一封信件:“殿下,这是南楚送来的。”
肃王打开信件查看一遍,脸上喜忧参半。
等他看完,便把信件放在烛台上烧了。
“本王倒是挺羡慕楚王的,本来他是最不被看好之人,甚至连本王都不如!”
肃王嘆息一声:“谁知一眨眼的功夫,他竟然就做了南楚新帝!”
“明武帝意外驾崩,此事確实蹊蹺。”
冷锋也附和道。
即使身为盟友,朱彦庆也没有將明武帝的真正死因告诉肃王,可见他们之间也不过是利益交换。
“冷锋,你说,倘若本王效仿楚王,如何?”
冷锋一惊,抬头去看肃王,见他脸上的神色不似玩笑,立马说道:“殿下,
大梁朝堂上的局势跟南楚並不相同—“
朱彦庆能够如此顺利登基,意外占了大头。
而除了意外,也有许多决定性因素。
比如朱彦庆的拥掌握著昌隆的兵力,这就导致明武帝驾崩之时,他能第一时间掌握皇宫。
而肃王呢?
虽然他的拥也有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这种掌管军队的大员,但太子那边也不多让,镇国公以及禁军统领和左右二卫,都是亲太子党派。
更关键的是,南楚未立太子,而大梁太子则是沈仪志,因此即使肃王能用某种方法让明武帝驾崩的话,得利的也是太子。
毕竟,太子继位,名正言顺。
肃王摆摆手,说道:“本王不过是隨口一说,难道还能看不出其中关键?”
隨后又道:“楚王在信中说了,等他稳定下南楚国內局势,跟东齐的战事会缓下来,到时候会把重心放到大梁这里,本王只需配合他便是”
从锦绣布坊出来,秦亦漫无目的的走在街上。
跟一个月前相比,秦亦的心態发生了变化。
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需要庇护、无处可去、不得不住在镇国公府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