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州流入东齐境內.最后匯入大海。
云凌江主河道並不流经京都,但其支流却经由宿州古凌县,穿过京都南郊。
南郊最大的码头,便是陵水码头。
从大梁京都,到达南楚都城昌隆,需要从江陵入境南楚。
而从京都到江陵,共有两条路线可选。
一条水路,一条旱路。
水路便是从陵水码头上船,途中先流经东北古凌县和云州,再往西南方向,途径定州和遂州,最后抵达江陵。
旱路则是直接从京都往南出发,不需绕道宿州和云州,直接走定州和遂州,到达江陵。
走水路的优点是,全程水路,不需车马劳顿。
缺点则是绕路,比旱路多走一到两天。
旱路的优点则是路途近,但却劳累许多。
此时,陵水码头处停泊著三条大船。
礼部侍郎董洪新率领大梁使团一百余人,另有数辆宽舒適的马车,以及两百余隨行人员,在五百骑兵的护卫下,等候在陵水码头。
秦亦等人到达,互相招呼致意,片刻后,太子座驾也出现在陵水码头,代表盛平帝慰问使团,为使团践行。
等太子到达,特意把董洪新和寧莞言叫去,认真叮嘱著什么,待二人归位,面色凝重。
隨后,五百骑兵將马车上的各种礼盒搬至船舶之上,使团成员及隨行人员依次上船,
在董洪新的带领下,三条船舶悠然南下。
秦亦和寧莞言、寧国韜处於中间的船上,此船有一百骑兵,另外两条船上各有两百骑兵。
秦亦站在甲板上凭栏远眺,看著后退的京都风景,心中不免感慨。
这个时候,寧莞言走了上来,小声道:“刚才殿下把我们叫去,说陛下跟他商议,到达古凌县后”
听寧莞言讲完,秦亦一脸惊。
“船上有五百骑兵,还有三大宗门暗中保护,何必多此一举,徒增危险?”
寧莞言沉声道:“看似安全,却危险丛生;看似危险的做法,或许最为安全。”
秦亦思索片刻,问道:“姐姐准备带几人?”
寧莞言看向他:“若你愿意,只有你我二人;若你不愿意的话,我自己一人便可!”
这种问题秦亦都不用思考:“我陪你!”
傍晚时分,船舶停靠在京都、云州和宿州的交界处一一古凌县码头。
从古凌县码头径直南下,便可经定州、遂州到达江陵,倘若继续乘坐船只,则要往东进入宿州境內,再往西南折返进入云州,最后才会往南经定州和遂州,驶向江陵。
此时,古凌县码头,官府早已清空驛站,派大量官兵把守迎接。
使团在驛站休整一夜,相安无事。
翌日清晨,江面还泛著氮氬雾气,使团便再次登船,启程往东南方向驶去。
半个时辰后,古凌县官兵陆续从码头撤离。
码头又恢復了往日的繁华与热闹,各种航行的船只以及行人出现在码头和驛站周围。
中午时分,身著便装、头戴草帽的两位男子从驛站中走出,乘坐马车,往南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