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好像谢伊已经受到了赏识,董卓违背规矩破格提升他为驍骑校尉,可说到底这个他的权力不够大。
再看看李儒吧,人家是九卿的郎中令,负责宫廷警卫布置,手里握著一定的兵权。
说到底还是李儒更受重用,而这个李儒又相当於董卓的外置大脑,不把他搞死,想要刺董真的难。
要知道原版的连环计也是相当的危险,但凡吕布和董卓能通个气,父子俩能好好坐下来谈几句,王允和貂蝉必死无疑。
所以最大的变数还是李儒!不早点让李儒躺板板,那就是他谢伊吃断头饭!
还是得找个机会,搞个更大的功劳,获取董卓信任才行啊……
正思忖间,家丞匆匆而来,神色惶然,伏地稟报导:“校尉,司徒於正厅相召,请速往。”
司徒王允此时相召,难道是计划有了变故?
不敢耽搁,谢伊疾步朝著正厅走去。
过了一会儿,谢伊踏入正厅,只见王允正与一位老者交谈。
那老者面容清癯,长须飘飘,正是昨日在董卓宴请群臣里的蔡邕。
说起蔡邕,他也是汉室忠臣,哪怕是被董卓提拔到了左中郎將级別,但歷史上也是评价他內心还是心系汉室。
只可惜最后下场不好,因为嘆息董卓对他有知遇之恩,最后被人给灭口了,甚至女儿也可怜,还被匈奴给嚯嚯了。
唉,可怜啊,好好的一干忠臣,全都是因为董卓家破人亡了。
刚踏入正厅,瞧见那蔡邕满脸惆悵,正要拱手行礼,却见蔡邕先一步上前,微微欠身:“蔡邕见过谢校尉,久闻校尉心怀天下、谋略过人,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大老爷子给你行礼,不怕折寿啊!
“蔡中郎不可如此!”
谢伊赶忙上前,双手稳稳托住蔡邕的手臂,阻止他继续行礼,神色诚恳又带著几分急切:“您乃朝中元老,德高望重,於朝堂、於文坛皆有非凡建树,在下不过是初涉朝堂,资歷尚浅,怎敢受您这般大礼?”
礼仪之道確实有,看来昨日王允一定是有所预谋,不然一介忠臣也不可能跟此子走的这么近。
第一面过后,蔡邕有了些主观臆断,脸上表现出一丝欣慰,顺势直起身子,轻轻拍了拍谢伊的手,感慨道:“校尉谦逊了,老夫虽在朝堂沉浮多年,却深知如今这世道,需有你们这般锐意进取、心怀天下的后生,方能有新的气象。”
虽不知这蔡邕今日拜访有何事,但本著来者皆是客的道理,谢伊还是保持微笑,满是敬重:“蔡中郎过奖,晚辈一直对您编纂《述行赋》之事钦佩不已,那煌煌巨著,为后世留存多少珍贵史料,此乃大功一件。”
被人美言,可蔡邕苦笑著摇头:“编撰文书,本是文人职责,只是如今局势动盪,朝堂之上党派纷爭不断,老夫纵有满腹经纶,也时常有力不从心之感。”
怎么回事?怎么这老头好像一副很看得起自己的態度?自己不是奸臣吗?都当著那么多人站队董卓了,还喝了血酒,他怎么还能这么聊的这么投机?
这样的反常举动,不免让谢伊看向了王允,疑惑是不是王允又偷偷联繫了一个盟友,准备扩建刺董规模。
可.....
王允也表示很不懂,也不知道蔡邕为什么这么喜欢谢伊,看著谢伊投来疑惑的目光,微微耸了耸肩,用態度示意自己也摸不著头脑。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蔡邕似乎並未察觉到两人之间这微妙的互动,继续说道:“老夫在这朝堂之中,见过太多的虚偽与丑恶,难得见校尉这般有胆识、有谋略且心怀大义之人,故而想多亲近亲近。”
不对劲,不对劲,这老大爷好像知道他们在密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