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涵,如今你已有文成武德之潜力,为何不言心中所想?”
见谢伊沉默不语,司马徽追问道。
心中苦涩,谢伊缓缓抬起头,对司马徽行弟子礼,声色略微感伤道:
“学生蒙受老师收留,赐字,传授三大恩,未能报答,怎,怎可离去....”
话到最后,谢伊有些哽咽。
好,好,好,有这心,也不枉这五年来的栽培啊!
听到此话,司马徽只是抬手轻抚谢伊双鬢,摇头浅笑一声。
“说什么报答之恩。”
“这天下纷乱之际,能知天下而不出山,如此隱居避世,为师只问你,你可曾有一时一瞬,想过山外事,国事,天下事?恩公之事也?”
“你,敢否一试,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
声音不大,却清晰落在谢伊耳旁,他怔怔的望著司马徽,却听不到耳旁丝毫动静。
驀然间谢伊身体巨颤,神色呆滯,脑海中浮现起当年那一夜的情景。
恍惚间,他仿佛看到了当年处处黄土不埋人,尸骨遍地,哀鸿遍野!
无数个夜晚,多少个难以入眠的时刻,他都会梦回那晚,那晚的血之雨季!
眼前儘是昏黄的灯光,还有那无数黄脸的两行清泪。
仿若再次看见那些无辜百姓,在刀光剑影中,弱者绝望无助的哭喊。
而就在最危难之际,只有那人伸出了手...
哪个少年没有中二过,前世二十,今朝刚过十六,纵使如此,谢伊也从未丟失那份热血!
前世看三国,他就崇拜各路豪杰,幼时崇敬善者刘玄德,少时佩服梟雄曹孟德,今时他也已能明事理!
更何况,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也!
前世祖上为汉室宗亲,今世定当匡扶汉室!
谢伊是他的本名,而司马徽为他赐的表字——义涵,就是在告诉他大丈夫生於天地间就应该有义,身在四方当有涵养。
“义涵。”
临別在即,司马徽轻呼一声。
一生淡泊名利,如水中之镜一般的司马徽也无厚重赠別之物,只將腰间的三尺之剑解下,亲手递上。
轻抚谢伊面颊,口中再次豪言告诫:
“三尺青锋寒光月,何愁报国不英名?!”
“为师祝你袖剑破国贼,直捣贼臣擒首来!快意恩仇九天上,功成名遂衣锦还!”
一声师父,终生为父。
“学生谨记恩师教诲。”
谢伊接过司马徽所赠之剑,双手捧於胸前,俯身叩首。
行拜师礼,受教五年,临別又得剑赠,足以抵得过世间之情。
若日后谢伊功成名就,封侯拜相,必不忘老师恩,此恩,非谢伊父子莫报!
“好。”
司马徽欣慰一笑,回身望著这位有文韜武略之才的学生,满是笑意:
“此后多行善事,莫要跟隨贼主,如若违背,休要再提师徒情谊。”
此言一出,谢伊瞳孔一缩,面色动容,低头应承:
“老师放心,弟子必不辜负您的期望!定终生继师之愿,匡扶汉室,討篡汉之逆贼!”
言罢,谢伊单腿跪地,双手捧剑直上,口中言道:“学生告辞,请老师保重。”
“保重....”
司马徽微微点头,望著这位心性坚定,有著豪气之志的学生离去远走。
谢伊行了拜师礼之后,便再无犹豫,起身飞步掠出,头也不回的消失在密林之內。
他將奔赴山海,从这一刻开始!
与此同时,司马徽负手身后,轻嘆一声。
“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
“义涵,且行且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