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求贤制
几天以来,孟秋对现在大魏的荒唐程度又有了一个新的了解。
去年的科举,收录的50个官员之中,有48个都是那孙家或者是孙氏集团的子弟。
其中不乏一些大才子因为一些莫须有的理由被刷下榜单。
就比如山林七贤中的王金乃山东才子,在山东一脉诗词皆有其名,最后竟然因为“疑似讥讽朝政”而被刷下去。
这其实就是人想要搞你,你就得死的典范啊。
孟秋听他们说的义愤填膺,自己听得也觉得荒唐。
官员选拔是一个方面,孙氏集团包揽了政权,给他们家族在各个方面获利,最离谱的一个案例是在京城西门的商户收取“地头钱”,致使百余商户破產。
当孟秋提出还是想要上京之时,七人大惊失色。
“孟兄何至於此?”
“这会丧命啊!”
“孟兄,你且听兄长一句劝,先藏其锋芒,等待时机..:
对此,孟秋只是笑道:
“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各位长兄,我意已决,你们且等我好消息。”
江隱抚琴悲嘆,其余几人皆是长泪满襟。
读书人本就多愁善感,被孟秋的行为深深打动,同时一想到孟秋的结局,就忍不住哭泣。
孟秋看著几个大男人为他哭泣,也是感慨这些人的真挚的感情,也对他们生出好感。
放心,今后大魏我来整治了。
大魏皇宫。
又是一日上朝,今日的朝廷却格外的热闹。
只因女帝赵夜今日提出了一个新的制度。
求贤制。
对於现在的官员被世家垄断,赵夜自然是想方设法来阻断,这所谓求贤制,就是鼓励官员们可以推举自己认为贤能的人上来做官,当然最后审核要不要的人是赵夜。
如此一来,赵夜想要塞自己的人来做官,就有了一个新的途径而不是被孙氏集团的官员给阻断了。
这般新政,孙氏集团的人自然是各般反对。
孙无患对斜前方的礼部尚书迟均使了个眼色。
迟均当即会意,行了一礼,打好腹稿便开始反对:
“《贞观礼》《永徽律》俱在,选官唯凭科举与吏部銓试。今妄开私荐之门,实坏祖宗法度,
启奔竞贿赂之端!”
这是借用了开朝太宗指定的律令来反对,上来就开大,有理有据,让人难以反驳。
这礼部尚书一开团,其余人自然是纷纷跟上。
“州县官若互举,富户必贿求荐瀆;京官若互举,权门竞相请託。不出三载,朝野皆市恩贾义之徒!”
“五姓七家,子弟皆通经史、习礼法。寒门卑贱之徒,岂知牧民之道?”
这些说的皆有理有据,在说寒门世家当了官容易贪腐,已有前朝之鑑。
而在学识上,像是王公贵族家族出的子弟,那自然是从小培养经史,寒门哪里懂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