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下大梁眼前的赵子行一阵,笑问道:“我方才听闻,你已经试验过遂发火銃?”
赵子行小鸡啄米般点头:“试了,就是后坐力有点大,还得想办法再改进一下。”
“带我去试试!”
林时来了兴趣。
对於火器研发,他兴趣最大的,就是火炮,其次便是遂发火銃,或者说遂发火枪。
如今,火器局的火炮,已经开始量產,除了潼关之外,大梁各处的守军,也已经装配了至少十门以上的虎尊炮。
而火器局之內,至少还有上百门火炮的存量。
所以,他对火炮的兴趣再浓,也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但遂发火枪不一样。
这玩意儿,是真正的战场近战的杀伐利器,人人皆可使用。
关键是,能连发。
说得直白点,火炮,对於现代化战爭来说,更像是一种威慑。
因为火炮体型巨大,运输不易,只適合用在大规模兵团战爭之上。
但火枪,则是能运用到任何战场。
包括敌后,小股部队特別行动,甚至丛林,山地之上的战爭。
听见林时要试火枪,赵子行也不愿浪费时间回去换衣裳处理伤势,转身带著林时就朝著靶场狂奔。
林时带著姜望纵马跟上,完全將顾知洲的信忘在了脑后。
相比千里之外的战事,显然近在眼前的科研成功更让人心动。
三人一路来到靶场之中,赵子行以最快的速度,组装好了一支遂发火枪。
然后邀功似的呈到林时跟前,笑道:“大帅,您试试。”
林时接过火枪,看著手里泛著金属光泽,与他记忆之中的步枪都相差不大的火枪,脸上也不由浮现由衷的笑意。
这几年的时间和金钱,总算没有白费。
当遂发火枪开始量產的时候,便是他游戏潼关之时。
远处,已经有匠人竖起了靶子。
林时端起火枪,铭记著赵子行的告诫,以胸口抵住枪托,开始瞄准。
然后,扣下扳机。
“砰~”
子弹出膛的声音传进林时的耳朵里。
一股强大的后坐力撞击在他的肩胛骨上,让他整个人都控制不住的后仰了一下。
“砰~”
几乎同一时间,不远处的靶子也化作了碎屑。
林时放下遂发火銃,揉揉有些发麻的肩膀,终於忍不住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好,好,好啊~”
林时大笑著,连道三个好字。
赵子行赶忙凑上来,解释道:“大帅,末將已经试过了,这遂发火枪,最大射程可达三百步,有效射程,可达两百步,远远超出了弓箭的射程,唯一的缺点,就是后坐力太大,还需改进......”
林时伸手打断赵子行的屁话,淡淡道:“如何改进,你自己想想办法,我要的,是这遂发火枪,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內,投入量產,懂吗?”
赵子行一愣,赶忙小鸡啄米般点头:“大帅放心,末將定然不负大帅期望。”
林时微微頷首,將遂发火枪还给他。
正欲回归小院,便见刘远山匆匆赶来。
“大帅,大帅,陛下有令,命您紧急回宫议事。”
远远的,林时便听见刘远山的大喊声。
听见是姬玲瓏召他回去议事,不由得微微皱起眉头。
“这个时候,议什么事?”
林时蹙眉一瞬,刘远山已奔至眼前,沉声道:“大帅,陛下让您速速返回太安城。”
林时深吸口气,儘管有些不情愿,但还是乔装打扮一番,带著人手返回了太安城。
一进皇宫大殿,姬玲瓏便沉声道:“林时,朕接到北疆急报,草原蒙庭聚集了六万大军,南下大河牧马。”
这话一出,林时顿时愣住。
他赶忙翻出被他捏成一团的信件展开。
姬玲瓏见状,不由好奇的凑过来。
见是顾知洲写给林时的信之后,神色也不免有些古怪。
林时沉吟一瞬,问道:“草原蛮族犯边,你直接出兵不久行了,干嘛叫我回来?”
姬玲瓏摇摇头,也没再顾知洲还给林时写了信这件事情上面多纠结,而是將北疆的军报拿起抵给林时。
林时接过来,还未开始看,姬玲瓏便解释道:“顾知洲上奏言,此战,朝廷不必出兵,他准备率於河套之地屯兵垦田的降兵迎战,唯一的要求,就是朝廷能拨给他一些火器。”
林时听著姬玲瓏的讲解,低著头认真看著顾知洲的奏摺。
然后,整个人陷入了沉默。
姬玲瓏说著,见林时一脸沉思之色,不由询问道:“怎么了林时,你担忧那群降兵不能承担大任吗?”
林时摇头,將急报放回桌子上,喃喃自语道:“閒时为农,战时为兵,兵器战时下发,閒时收缴,军功以田亩核算......”
听见林时的喃喃自语,姬玲瓏神色有些不解,询问道:“这有什么问题吗,那些土地,本身也是那群降兵开垦出来的,如今他们已经在我大梁治下劳作三年,也该让他们享受我大梁百姓应有的待遇了吧?”
林时闭上眼睛,没有回答,而是反覆呢喃著顾知洲在急报上所说之事。
半晌之后,他长长吐出一口浊气,摇头道:“这府兵之策,终究是让他试出来了啊。”
“什么,试什么?”
姬玲瓏一脸懵逼,为什么林时说的每一个字她都明白,但组合在一起,她就听不懂了吗?
林时转头迎上姬玲瓏迷茫的双眼,淡淡问道:“陛下之前不是担忧,火器局的研发出来的火器,若是装配到大军身上,容易成为各大將门私兵所有吗?”
姬玲瓏愣住:“是,但这和草原蒙庭犯边,有什么关係?”
“关係很大!”
林时隨口应声,取过军报,认真看著上面顾知洲关於提升屯兵垦田那群降兵待遇的要求。
姬玲瓏有些不明所以,但仍是凑上来,陪著林时认认真真看起来。
只是,无论她怎么看,这封奏报,也和她担忧的事情没有任何关联。
这不就是一封很正常的军报吗?
林时细细看完军报,指著上面的“閒时为农,战时为兵”八个大字,沉声道:“这,就是真正的破局之策。”
姬玲瓏好看的眉头皱起,仍是看不明白这八个字到底有什么玄机。
林时摇摇头,也不再卖关子,直言道:“这条政策,不止可以用於那群降兵,也可以用在大梁所有大军身上。”
“用在所有大军身上?”
林时点头:“不错,我朝完全可以於各处府县设立军府,而后以军府的名义下发火器,这些军府平时的主要作用,便是训练军队。
农忙时,军中將士便各自回家种地,农閒时,便可入军府训练,所有武器,一律由军府保管,而不下发到某个將领手里。
唯有战时与训练之时,將士们方可以战时的军制为单位,长期持有火器,待战爭结束,这些火器,则需交换给军府管制。
如此,当不必忧心大军使用的火器,成为各家將门私兵的武器。”
听完林时的解释,姬玲瓏瞬间愣在了当场。
她囁喏一下嘴唇,问道:“可若是军府贪墨......”
“我朝的战爭不会结束,军府隨时都有轮换的可能,一旦战时,有军府拿不出武器,或是拿出的武器与在册数量不符,马上便可清查,一旦查出来武器的去向,你还怕找不到理由处置军府?”
林时打断了姬玲瓏的担忧,並用一句话,道明了其中利弊。
贪墨这种事情,肯定是无法根除的。
但军府的好处,便在於绝了让枪械流入民间的可能。
將门也好,各处军府的主官也好,在大军作战时,拿出来的武器对不上號,朝廷马上便可对其进行处置。
简单来说,这不是在杜绝贪墨,而是在控制军中各级將官的下限。
军府的武器和他们脑袋掛鉤,除非他们是真的想要造反,否则,他们便不可能挪用军府之中的武器。
毕竟,火器这种东西,和钱还不一样。
钱挪用了,可以,但火器,除了造反,那就只能换钱了。
但以火器换钱,风险太大,倒还不如直接贪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