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
姬玲瓏对著帘子外面下令,聆月將急报上的內容缓缓念出。
听见南齐的六万大军已经赶赴南疆,並与裴颂合兵一处,將六詔蛮朝的蛮兵阻击在临川府境內,姬玲瓏顿时忍不住长长鬆了一口气。
直到此刻,她连日以来紧绷的精神,终於鬆懈下来。
北疆两国联军已退,如今南疆也保住了。
这就意味著大梁如今可以全力应对北魏的反扑,不必担忧大后方起火。
换句话说,自她登基以来便摇摆不定的大梁朝,此刻,终於有了一口喘息之机。
这对大梁来说,对於她这个帝王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想到这里,她也顾不得身上的疼痛了,赶忙对著聆月传令:“速去將此消息告知林时,让他找个驻蹕之地停下队伍,再召集诸位臣工前来议事。”
聆月领命,正欲命宫人去传令,便听得姬玲瓏的声音再次传出:“诸臣议事,便不必让林时参与了,请行军司马顾知洲前来便可!”
聆月一愣,脸上浮现些许不解。
这样的军国大事,不让林时参与,反而让一个副將过来,这合理吗?
偏偏这是姬玲瓏的命令,聆月也不好反驳,只得依命行事。
而姬玲瓏下达命令之后,便一脸疲惫的靠在软榻上闭目养神。
她不叫林时,主要还是考虑到林时与满朝文武之间的关係。
林时性子狂狷,一直看不起满朝文武,甚至在当初还未发跡时,便敢指著一眾朝堂重臣的鼻子將他们骂得狗血淋头。
如今他在军中站稳了脚跟,更是立下不世之功,只怕更不將满朝文武放在眼里。
而朝中大臣,对於林时也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除了私人恩怨之外,大臣们对於林时居功自傲一事,也是颇有怨言。
要是让他们一块儿议事,只怕事情没议出结果,林时就要先对朝中老臣抱以老拳了。
......
骑兵军阵之中,林时刚刚睡著,便被姬玲瓏派来的內侍吵醒。
他一脸阴沉看著內侍,阴惻惻地开口:“你最好有事!”
內侍被林时阴沉的目光嚇得一个激灵,赶忙竹筒倒豆子般將南疆之事说了个底掉。
听见內侍竟然是有正事,林时顿时有些失望,至於內侍报上来的南疆之事,林时倒是不怎么在意。
大梁三面受敌,根源还是在大梁与北魏的战事上。
乌斯藏也好,党项也好,六詔蛮朝也好,说到底就是来趁火打劫的。
北魏强,他们自然就强。
如今北魏损兵折將丟盔弃甲,甚至连雍州都丟了,他们自然也就没有胆子继续侵犯大梁边境。
甚至还会主动改变態度,转而与大梁交好。
蛮人嘛,都是畏威而不怀德的,你弱小的时候,跟他们讲一箩筐道理,他们该弄你还是弄你。
当你强大了,他们自然会活得战战兢兢。
如今北魏大败,北疆联军退兵,更兼大梁与南齐结盟,南齐六万大军开赴南疆,六詔那些土王,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该怎么做。
骑在马上伸了个懒腰,林时果断下达了全军驻蹕的命令。
儘管在他看来,南疆战局已定,实在没有什么商议的必要,但姬玲瓏既然要商议,作为男人,他也不好拂了自己女人的面子。
前方的两万大军停下,整支队伍也隨之顿住脚步。
林时拨转马头,正欲朝姬玲瓏的鑾驾而去,那內侍忽然一脸悽惶的拦住了去路。
“大帅,陛下说......说是请顾司马前去议事即可,您,您就不用去了!”
內侍哭丧著脸,颤声说出了姬玲瓏的命令。
本来都已经做好了迎接林时滔天怒火的准备,却不曾想林时听完这道命令,表情反而变得好看起来。
“不错,总算知道体谅一下男人了!”
林时对著內侍摆摆手,示意他带著顾知洲自去,然后,便准备继续补觉。
只是,总有人不愿让他如意。
他刚闭上眼睛,官道前方便忽然驶来数骑。
杂乱的马蹄声吵得他有些烦躁,睁开眼睛正准备发飆,便听得驶来的骑士远远的大吼出声:“大帅,潼关急报,潼关急报!”
听见潼关急报四个字,林时下意识眯起眼睛。
护卫在林时身旁的一眾亲卫亦是脸色一变,神色瞬间凝重起来。
这个时候潼关发来急报,只有一种可能,那便是北魏已经修好黄河大堤,並且已经在水泽之中开闢出道路,派遣大军准备收復关中。
而事实上,他们猜的结果也很准確。
那斥候接近林时大纛,便高声报导:“报,大帅,北魏民夫已修復大河河堤,我军斥候探得北魏三万前锋军已自神都出发,不日將兵临关外,如何应对,还请大帅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