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两国之策
时也的英雄之说固然精彩,云思雨的掌声也恰到好处,
隨著她的鼓掌讚许,秦国使团的其他成员也都纷纷鼓掌,表示认同。
到了最后,哪怕是楚国官员,殷堂学子都不例外。
楚幽王的表情並不怎么好看,他本就是因为知道武斗不比秦国武夫,才设下文斗的彩头。
却没想,文墨之乡的楚地,竟然被时也一个秦国人拿了头筹。
“真是一帮酒囊饭袋。”
心中不断吐槽,面上,还得维持著君王的气度:
“看来今日这英雄之辩,已有结论,当是时也君胜之一筹,君无戏言,赏万金,赐秀女可选。”
面对楚幽王的封赏,时也依旧不骄不躁,没有贸然领功。
而是回头看向主使张记。
虽然时也每次看到张记那络腮鬍子小圆脸,都有点绷不住,不过这位御礼部大人做事还是很靠谱的。
张记笑著对他点头回应,时也这才重新对楚王拱手:
“谢楚王封赏。”
一场夜宴,绝对谈不上什么宾主尽欢,但也算圆满的结束。
为什么圆满?
因为无论是秦国,还是楚国,都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和平!
楚幽王已经八十五了,他的大儿子都已经六十多岁。
此时的幽王,每天都在想尽办法延长自己寿命。
无论是道家丹药,还是公输家的手段,他都开始疯狂的尝试,使用。
心智已衰,壮志不再。
他不想要战爭,他只想安安静静的享受,享受他作为列王之一的生活。
至於以后?未来?
有一句话,叫做相信后人的智慧。
反正楚国在我手里没灭,要是在你手里灭了,那一定是你的问题。
但换到秦国这边,就想要战爭吗?
当然也是不想的,楚国斗志,战意全无,武备鬆弛,在如今的秦国眼里根本不堪一击。
反手败之。
可如果秦国真的对楚国发动了战爭,赵、韩两国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到时候很大概率便是三家围剿,四国混战。
这是秦国绝对不想看到的事情。
饶是秦国国力强大,武备也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也不愿意同时与多国混战。
尤其是楚国,战略纵深太大,太长。
一旦追击不成,顾首不顾尾,很容易让整个秦国都陷入战爭泥潭,最后被一点点的拖死。
所以,要和谈。
秦楚之和,是两国最好的选择。
达成和平共识之后,秦国方面可以腾出手来专心对付赵国,韩国。
而且即使对赵国韩国发动战爭,以楚幽王之怯懦,又新签订了和平协议,他是绝对不敢在这个时候参战的。
届时赵国还好,韩国与秦国相邻,又无战略纵深之处。
秦国全力一击,即可灭之。
灭韩之后,便可对赵国徐徐图之,而楚地依旧可以选择放养。
这才是秦国真正的战略目標。
对於整个秦国的上层体系来说,战国论道,贏湛之死就是第一步,而秦楚和谈,就是这个战略目標的第二步。
等楚国擬好和书,派遣楚国使团往秦签订协议,那这第二步就算彻底成了。
张记作为主使,此次谈和,必定是首功。
自是喜不自胜。
同行返回楚国客馆的时候,都忍不住和时也多聊了几句。
“时也君今日之辩,当真是卓尔不凡。”
“主使大人谬讚了,学生也是按部就班,本分做事。”
“哈哈哈,一般的学生可没有你这样的本事,倒也不必自谦。”
“是。”时也不再谦虚,点头称是。
“那楚王虽然昏庸,却也不敢在封赏之事上推,钱想必会应数给你,绣娘,你也可尽情选之。
不过你拿了封赏也不可骄纵,你是学生,我等不算同僚,自是不必多说,但同学之间·.”
张记说到这里,已经有了一些提点的意思。
话说的有些深,不过是明確的善意。
时也连忙拱手应允:
“学生明白,此番辩论之得,自然平而分之,这份荣光,我不会独享。”
“善。”
张记满意的点点头,看的出,他对时也是非常满意,甚至有那么一点点喜欢的。
只是官场的喜欢,不应该隨意表达出来,所以张记还算含蓄。
返回客馆房间,时也先是按部就班的將绿毛哄好,哄睡。
隨后才独自一人在房间里沉思起来。
他轻轻抚摸著命陨剑,感受著剑內那如同浪涛一般流转的『气运”。
这是他杀死贏湛之后得到的,时也没有贸然的吸收。
因为他觉得,自己破境之时,这份气运会有额外的作用。
收起大剑,时也沉默起身走出房门,朝著云思雨的房间里走去。
秦使主事已经结束,而他们的任务,才刚刚开始。
篤篤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