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效果並不是很好,但是在冯珙亲自出面,决断了几起纠纷后,又斩杀了几个欺民、虐民的官吏、盗匪之后,还是慢慢树立起了一些威望。
当然也只有一点。
太安四年,六月初七。
时间悄然飞逝。
一个月的时间,在冯珙的忙碌中匆匆过去。
他的忙碌也並非是做了无用功。隨著冯珙各项政策的安抚、激励,青州就如同久旱的土地得到了滋润一般,开始展露出了一些生气。
田野里也能再次看到劳作的百姓了。大多是老人和妇孺,还能看到一些幼童也在田地里帮忙。
青壮也有,但是不多。
总归还是再向好发展了。
青州兵的变化最为显著。
从冯珙整编后,青州兵已经经歷了两次比武了,如今的青州兵,若是不打仗,单纯只是拉出来看,谁见了都觉得这是一支精锐之师。
军容整齐,战阵变化也有模有样。
只是少了一些精锐士卒的煞气。这只能从战场上得来,光靠训练是没办法得到的。
这些青州兵不是没有上过战场,而是没有培养出那种骄兵悍將才有的自信。
哪怕他们现在已经看起来有几分模样了,一旦碰到真正的精锐,缺少自信的青州兵是没有任何胜算的。
夫战,勇气也。
这种勇气,只能靠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来培养。
中军士卒为何凶悍。那是太武帝拓跋燾用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换来的。
第二次比武,冯珙並没有出面,而是全权交给了於烈负责。但是冯珙的威望並没有因此减少。毕竟即使再忙,冯珙也没有忘记军队的思想建设。
冯珙每天晚上都要钻一大堆营帐,去给予士卒温暖,去给士卒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冯珙的话,但是只要有一部分人能理解,那就够了。
那一部分认同冯珙的思想的士卒,大部分都被冯珙暗自记了下来。
知易行难,能理解他的思想、认同他的思想,並不代表他们能够做到为了这一思想而奋斗。
冯珙会通过后面的行动,来判断这些认同他思想的士卒是否能够成为他的志同道合者,从而从中提拔一部分人来隨他一同去做大事。
“威考,怎么还不休息?”
冯珙走入营帐,发现於烈正伏在案前,写著什么。
“將军。”於烈简单地打了声招呼。
“在写什么?”冯珙走过去,隨手拿起来看了一眼。
“辛苦你了啊。”冯珙重重嘆了口气,“这些本该是我这个將军该做的,结果这些事情都压在你的身上了。”
“为將军分忧。”於烈说话依旧简短,但是语气中的坚定之意却一点不少。
於烈此时正在將各幢主匯报上来的士卒情况整理成册。
前些日子,冯珙就安排了那些教字先生,去帮助各队队长,把士卒籍贯、名讳等信息登记成册了,但是由於忙碌,还没有將那些信息整合,於烈现在就在做这些事。
除了这些外,於烈还將第二次比武中,表现比较优异的士卒单独列了一个名册出来,这些士卒也是有机会成为冯珙未来保底的骨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