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发生了什么,竟然让百姓纷纷往南逃去?
杨成吾本意是去北地,募些失孤少年,然后將其暗中培养。
但是如今这情况,看起来有些不妙啊。
……
很快,杨成吾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杨成吾拦住了一位往南方去的百姓,递给他一张饼,那人见到饼,竟然直接张口开啃,根本不在乎会不会吃噎住。
“慢些吃吧。”杨成吾並不著急,反而还给他递上了水。
等到一张饼都被吃完,那人方才双目噙著泪水,跪倒在地。
“多谢恩人。”声音虽然有些嘶哑,但是不难听出来这是个少年郎地声音。
此前披头散髮,面容上满是灰尘,杨成吾没看清此人到底是何模样,如今看来恐怕还是个半大孩子。
“不用客气。”杨成吾將他搀扶起来,开口询问北方发生的事。
这名少年郎听到他的话后,泪水止不住的滴落下来。
“蝗虫,到处都是蝗虫……”少年郎喃喃道。
杨成吾这个前任大司农丞,怎会不知道蝗虫的厉害,此时从少年郎的口中得知,北方已有蝗群,大惊失色。
分明朝廷前些日子还在商议著如何预防蝗灾,现在北方竟然已经有如此厉害的蝗群了。
“粮食没了,都被蝗虫吃完了,阿爷为了保护粮食,也死了。”少年郎的眼中,已经没有了什么光亮。
杨成吾不知道如何去安慰他,如此人间惨剧,恐怕在更北方已经是一种常態了。
杨成吾愈发觉得,这般惨剧,都是因为拓跋家治国不当造成的。
他坚信著,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话。
冯珙是肉食者中唯一的例外。
所以杨成吾也愈发坚定了,要跟著冯珙来整治这片天下。
冯珙对农民天然的具有好感,同样的,也对那些鲜卑贵族,天然的具有厌恶的情感。
所以冯珙与杨成吾谈论天下时,冯珙总是站在百姓的角度上提出质疑,做出假设。
杨成吾哪里经得住这般洗脑,也对冯珙口中的盛世景象產生了好奇。
如何才能让国家步入盛世。
杨成吾与冯珙就这个问题探討过,二人得出的结论便是,要从农入手。
农之一字,乃为国本所在。
如今国本怕是要发生动盪了啊。
杨成吾见那名少年郎面容俊秀,谈吐有礼,不像是个普通百姓,便开口做主,將他留在了身边做事。
少年郎名为崔玉,並非是博陵崔的崔,只是个北地普通良家子。
崔玉家境贫寒,但是母亲张氏,倾尽全力,也要供他读书。所以崔玉才有机会能够发展。
崔玉对於杨成吾的招揽,自然无不允,欣然应下这一送上门的差事。
经歷了蝗灾后,崔玉现在的想法非常简单,活下去。
而杨成吾不仅给了他活下去的机会,还问他想不想要让天下再也没有这般的蝗灾。
若非口中还保留著饼的味道,崔玉甚至觉得自己在做一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