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通明四人齐齐別过头去,隱约响起细微嘆息声。
官员走后,李通明对云渺道:“云渺道长,你御剑尾隨,莫要被其发现,看看那所谓县令,是从何处出来。”
云渺点点头,御剑化作流光冲向天际。
若有其他公务,不在县衙倒是情有可原。
只不过这概率不大,毕竟除去县令,其他官员现下也不见。
对此情况,李通明不由想到,早在大晏开国之初,太祖皇帝为革除前朝地方举荐、世袭官职的弊端,便特设下科举取士之法。
凡九品以上的文官职缺,必需经科场选举,武官另设武举试炼。
特殊人才和高阶修士除外。
墨农两家,是因为弟子本就不多,所以不受此限制,可破格担任特殊职位。
至於高阶修士,更是不必多说,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远非人多便可比擬。
当然,百家修行之人耗费的资源,也远超寻常人。
可以说大晏的修行之人就是被百姓养著的,百家、千家的膏血供给一人的说法,毫不夸张。
不过修行之人也因此需以护国安民为己任,双方是互补的关係……至少明面上如此。
毕竟面对妖族、邪祟,寻常士卒能做的实在有限。
太祖皇帝开闢科举制,其本意是想断绝门阀世族垄断官场的祸患。
然而此制虽能抑制地方豪强坐大,却难阻人心慾壑难填。
总会有官员为金银脂粉所惑,渐失清廉本色,以至官场污浊之气暗涌。
进而与商贾沆瀣一气,以权谋把持地方利益资源,暗中违背政令,兴风作浪,徇私舞弊。
阳奉阴违者已成常態。
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需不定期派遣御史到地方巡查。
可惜这工作做的明显不够到位,亦或者是有人刻意包庇。
消耗后者可能更大。
青石县距离铸剑郡不过一百五十余里,若有问题,说郡府全然不知,实难令人相信。
李通明准备回头將这些都记在小本本上,之后应该用的到。
这御史台两度构陷他未果,一次因为平南伯,一次因为虎泉郡。
若能將他弄死,便也就算了,结果偏偏没成。
既如此,也合该轮到他执棋落子,有仇报仇有冤报冤。
不多时,云渺御剑飞回,李通明、霍临锋、晏寧目光三人匯聚。
云渺说出二字:“青楼。”
衙门破败不堪,城內却有青楼,著实是荒唐。
……
过了一刻钟时间,一架豪华马车停在县衙外。
县令慢悠悠从马车上走了下来,隨后独自一人负手进到县衙,步入正堂。
县城其他的官员还是不见踪影。
李通明的视线,依次扫过对方那双绣云纹的靴面、腰间玉佩,以及手上两只错金翡翠扳指。
最后目光则停留在对方手中把玩、捻动的一串红珠上。
一件明显是墨家严选出品的黄阶护体灵兵。
若非此人穿著一袭官服,李通明都要以为对方是什么商贾,总之绝对和县令搭不上什么干係。
“下官青石县令,见过三位大人。”县令拱手时两手扳指相撞,发出清脆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