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十八岁参军,在铸剑郡军中待了十三年,因出身贫苦,始终得不到晋升机会。
明明淬体修行从未懈怠,身具兵家三境修为,却只是百户职位,还屡次遭遇不公,被上级剋扣俸禄和淬体药材。
对比在虎泉郡时,二人因鲁莽行事险酿大祸,李通明非但不责罚两人,反將玄铁炮与性命再度相托。
这等胸襟气度与军中將官丑態高下立判,堪称云泥之別。
……
“大人……”高安、郭卫相视交换眼神,脊樑挺得笔直,不到片刻便將心中歷程全盘托出,毫无隱瞒。
“我二人愿誓死追隨大人!”
李通明嘴角微微抽搐,神色复杂。
怎么把他描述的跟个圣人一样!
扶著二人臂膀將二人托起,李通明酝酿少顷,喉结滚动:“你二人若信我,我可以试著在京中给你们找个职位。”
“至於追隨便算了,我没有你二人想像的那般无私,跟著我前途也並不明亮。”
若计划顺利,他在人世的时间应该不长,怎能不负责的让別人追隨。
听见李通明的回答,高安和郭卫眼中闪过浓厚的失落,垂下头颅。
“通明。”院中传出赵瑜的喊声,“可以开饭了。”
李通明拍了拍两人紧绷的肩头:“既然来了便顺道吃个便饭,”
“今夜可先在我家凑合一晚。等明日我再给你们俩找个落脚的地方。”
话落,他抬脚鉤开赵瑜家的院门,大步走进,香味扑鼻。
“给大人添麻烦了。”高安和郭卫跟在他身后,笑容勉强。
……
仲夏之际,天气已经有些燥热,傍晚更是热浪蒸腾。
蝉鸣聒耳,眾人便在杏树荫下用饭,偶有热风吹过。
这条巷之所以叫杏巷,便是因为家家都有杏树,墙头皆斜出三两杏枝。
只是期早过,如今满巷只有青绿杏叶。
三言两语,弄清郭卫和高安两人的身份,赵瑜指尖轻叩石桌,又朝两人问道:“二位此行到京城寻通明,所谓何事?应当不是简单敘旧。”
见这公子与李通明关係匪浅,郭卫不敢怠慢,忙拽著高安起身,手中竹筷落进粗陶碗,叮噹清响。
旋即两人一人一句,將虎泉郡发生的诸事,细细稟过。
听到好友在虎泉郡又是如此拼命,身陷险境,赵瑜执筷的手悬在半空一顿,隨即陷入沉默。
良久后,他將手中筷子放下,目光偏移半分,沉声道:“除去围剿地业瘴之事,可还曾遇过险?”
高安和郭卫刚刚坐下。
前者正欲夹肉,后者忽用手肘顶他。
高安抬头看了看面无表情、目光望向一侧的赵瑜,又瞧了瞧低头扒饭、心虚不敢与之对视的李通明,立时秒懂。
气氛明显不对。
高安、郭卫手中竹筷转向,戳进自己碗中白饭,无声开刨,不敢说话。
李通明盯著碗底,脑中闪过在郡城发生的事……这个明显不能算,反倒是那些世家之人比较危险。
至於服下长生髓,此乃因祸得福,算是奇遇,更加不能算。
所以,李通明最终抬头,扯出个坦荡笑容,一脸篤定道:“自然没有,怀瑾你是了解我的,我是惜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