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李通明从床上醒来时,铜漏已指向辰时三刻。
他眼睛半睁未睁的下地,摸到放茶杯的案前。
端起茶盏放至嘴边一仰头,一饮而尽。
凉水入腹。
整个人总算清醒了一些。
若是对比卯时初,便起床苦读的书院学子,他这著实称得上是懒惰了。
穿戴好衣物,走去膳堂吃饭。
饭菜大多都已凉透。
不过好在书院伙食不错。
带肉糜的饼,虽说有些冷硬,但李通明还是吃下不少。
至於吃饭过程,用八字足以概括。
狼吞虎咽,风捲残云。
膳堂里负责做饭打饭的膳夫,举著长柄木勺站在不远处,一脸笑意。
这才是吃饭的样子。
不像书院那些学子,嚼好几下才咽,吃个饭能急死个人。
吃过早饭,李通明原路返回,往学舍方向走去。
准备继续昨天的画图工作。
像他这样的墨家宅男,不去工部当牛马,一时还真没太多能做的。
回到学舍,见院中正站著一人。
二弟的老师,谢观澜。
李通明走上前行礼:“先生可是找在下有事?”
作为书院大儒,谢观澜又怎会不知道,他二弟这时还在上课。
所以只能是在等他。
谢观澜微微頷首:“书院岁试在即,往年皆是我为算学出题,今年也不例外。”
“许是题出得多了,总想换些新意,正好记起济舟兄长是墨家高徒,便来叨扰。”
算学……李通明陷入沉思。
如果只是出题的话,他也想不到什么新颖的。
主要是对於算学,这方世界之人也极为精通。
和他前世的古代差不多。
只是计算过程和效率有所不同。
尤其是天理书院的学子,几乎都是读书种子。
想难倒他们可不容易。
思来想去,李通明只有取巧这一个思路。
既然题不好出,那不如考校考校书院学子的思维逻辑。
也算是和算学沾一点边。
李通明先是將自己的想法与谢观澜说出。
隨后又向其確认:“先生以为如何?”
墨家本就有辨学,谢观澜又是出了名的通晓百家。
故而很轻易便能理解李通明的意思。
“可试。”谢观澜捋须笑问,“一日时间出题,可够?”
“何须一日,在下现在便可出题。”李通明走回学舍。
须臾又捧著一张墨跡未乾的纸张出来。
上面所写內容为大晏本土化后的三神谜题。
谢观澜接过一看,眼前一亮,而后思索片刻,將答案说出。
他看向李通明,故意拖长声调,“可对?”
李通明苦笑,唇角牵起无奈:“自是对的,还是未能难住先生。”
谢观澜抬起手,掌间流光浮动,赫然是一片散发著五彩色泽的莲瓣。
“这便算作出题的答谢,如何?。”
五色金莲的莲瓣?!
李通明瞳孔微缩,喉头滚动:“太贵重了……这怎么好意思。”
“此物对我无用,你出身墨家,想来更……”
谢观澜话音未落,便见李通明利落的接过五色金叶,並將之放入腰间黑尺。
谢观澜哑然失笑,转身离开,“莫送。”
李通明目送对方远去。
之后回到学舍,取出五色金叶,仔细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