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朕未壮,壮即为变! > 第109章 被高皇帝坑了?

第109章 被高皇帝坑了?

“此三钱敦优敦劣,一目了然,又有谁肯弃足重、足色的秦半两,而去用汉半两?”

“便是太后所铸的八銖钱,重、色也同样比不上秦半两啊?”

將心中的疑惑直言道出,张嫣又皱眉低头,在那三枚铜钱之上好一番打量。

始终看不出门道,方抬头望向皇帝儿子刘恭。

“天下人用汉半两,难道只是碍於高皇帝的詔令,而不得不用?”

刘恭微微点下头。

又问张嫣再闻:“那既然天下人,都碍於政令而不得不用汉半两,又爭相熔铸此汉半两,只怕秦半两,已是没什么人用了吧?”

“便是偶然得了,当也都拿去熔了,以铸汉半两?”

却见刘恭先一点头,而后再稍一摇头。

“高皇帝年间,確实如此。”

“百姓民得秦半两,便绝不会原封不动的出去。”

“一—要么,自己熔铸汉半两。”

“要么,拿去与人换汉半两。”

“但在高皇帝驾崩,先孝惠皇帝即立之后,却不再如此了。”

“汉半两行天下不足三月,天下钱制,就已是轰然崩塌,荡然无存。”

“百姓民寧愿以物易物,也绝不愿將手里的货物,换成铜钱。”

一不愿换成汉半两,自然是怕吃亏。”

“但即便是秦半两,天下百姓民,也同样不肯收。”

“因为收秦半两,却不收汉半两,便是违背高皇帝的詔令。”

“秦半两、汉半两皆不收,只愿以物易物,则可以勉强解释为:並非买卖货物,而是易互有无。”

如是一语,惹得张嫣稍有些茫然的愣了愣。

便见刘恭微嘆一口气,摇头道:“及高皇帝驾崩,先孝惠皇帝即立,汉家钱制,已经是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为重立我汉家钱制,皇祖母便行令少府,铸此重八銖、铜五成的新半两钱。”

虽仍比不得秦半两足色、足重,却也比汉半两,更甚是三株荚钱要好了不知多少。”

“另外,皇祖母还下令禁民私铸,让新铸的八銖半两钱,不再会被百姓民熔铸为三株荚钱牟利。”

“至此,我汉家的钱制,才勉强算是重新立了起来。”

“但市面上,秦半两、汉半两,以及皇祖母新铸的八銖半两,乃至战国旧钱如蚁鼻钱、刀幣,皆混行於天下。”

“钱制虽是立住了,却也还远远没稳住。”

“在关东,偏远些的郡县,百姓民仍旧不敢用铜钱,仍坚持以物易物。”

都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高皇帝的三銖汉半两,却是嚇得天下人,十几年都还没缓过劲儿来。”

如是一番话说出口,刘恭自走出少府作室,才刚整理好的神容、情绪,便再度回到了先前,与阳城延交谈於作室的状態。

无奈是真的,晞嘘是真的,沉重,也半点不假。

太祖高皇帝刘邦,与相国萧何一同做出熔秦半两、铸汉半两的决策,是有苦衷也好、

別无他法也罢。

但终归改变不了汉半两,对汉室立国初,本就脆弱、低迷的市场,所造成的顛覆性打击。

也终究改变不了这一举措,对本就饱受春秋战国、秦末战火茶毒,更受暴秦残虐的天下百姓民,所造成的严重伤害。

话说难听点,也就是刘邦乃开国之君,又有先入咸阳,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的正面事例做支撑。

天下人对刘邦,即有对开国之君的本能畏惧,以及因约法三章一事,而生出的本能好感,也有对刘邦拯救天下万民於暴秦之手的感恩之情。

结合此间种种,汉家才没有因为刘邦一手熔铸新钱的骚操作,而落得个开国即亡国的下场。

换做其他非开国之君的帝王,亦或是没有“约法三章”这种与爱民相关的正面案例的帝王?

敢搞出汉半两这种介乎於劣幣,与假市之间的『货市』,不说是原地亡国,也起码要闹的天下民怨沸腾,群情激愤!

乃至於: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不得不承认,高皇帝刘邦在推行汉半两的同时,一手『许民私铸”,確实是將这件事的罪责,以及天下人的怒火大半消散於无形。

但同样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作为高皇帝实际意义上的继任者,吕太后掌权后,为高皇帝的汉半两擦屁股、將汉半两搞崩的经济秩序重新建立起来的重担,便自然而然的落到了吕太后肩上。

秦半两、汉半两之后,汉家第三种主要货幣:八銖新半两,便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秦半两,足色足重,然含铜太多。”

“高皇帝所铸汉半两,又含铜太少。”

“若皇祖母掌权后,为个重立钱制,而使少府尽熔天下钱,以铸秦半两,那少府非但无法凭铸钱牟利,甚至还要往里贴钱。”

“皇祖母舍不捨得倒贴铸钱,尚在其次一一问介是跡有汉以辜,我汉家的少府,几乎从不曾钱、粮充盈。”

“即便皇祖母捨得,愿意让少府倒贴钱,好让天下钱制重归寻常,少府也根本承担不起熔汉半两,铸秦半两所造成的亏空。”

“於是,皇祖母只能退而求其次,尽最大的可能,在少府能承受的最极限,铸个八株重、铜五成的新半两。”

“加之禁民私铸,天下只有少府在铸钱,方得以经少府之手,將天下秦半两、汉半两,仞猾式杂钱,都逐步熔铸为这成色一鄙,却也勉勉强强能为天下人所接受的八銖新半两。”

“一一少府通过口赋,辜收回百姓民手中的猾式杂钱、劣钱,熔铸为新半两;而后用从购卫民间的米粮、布帛等货物,让新半两求入民间。”

“如此,长则十几二十年,短则七八岁,如今求人天下的猾式钱幣,便会逐步替换为八株新半两。”

“到那时,高皇帝铸三銖汉半两,为我汉家、为天下之民所带辜的遗祸,才能算作是彻底消除。”

言罢,刘恭便顺著母亲张嫣的目光,看向张嫣手中,那枚明明泛著铅银色光亮,却总让人误以为看到个血污一一只看上一眼,就似乎能闻到一股血腥味的钥匙圈。

嘴上,仍不忘语带沉重道:“除个让少府,一点一点將天下杂钱,都熔铸为皇祖母的八銖新半两,另还有一件事,也非常麻烦。”

“_一汉半两,与秦半两皆『直半两』”,皆价值十二銖,是高皇帝颁行天下的制击。”

“也正是因为绕不开这道制令,皇祖母才不得已,在铸新半两、禁民私铸钱后,不忘补上一道制书。”

“此制规定:凡外圆內方,能看出钱的形状,且没有完全断裂、非完全由铅铸造的钱幣,就都应该被称之为:钱。”

“钱行人市,任何人不得拒收。”

“违令者,罚金四两。”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人在驪珠铸剑,青梅阮秀天降寧姚 我只想死,怎么还成圣了 我在1979,捲成文坛巨匠! 女帝师尊,我真的只是个普通人啊 一人之下:我明代殭尸王,被掘了 华娱:超时空大佬 词条种田:从北荒领主到帝皇 出生被活埋,萌宝回京杀疯了 多子多福,我的子嗣遍布诸天万界 重生1983:从夺回家產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