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念一想,王道人能与武松打得有来有回,武功应该远强於西门庆。
要是按这掉落来推断,越强的人掉落得越好,至於猎杀野生动物摸尸,现在看来多是无用功,自己似乎真得上梁山。
无论是梁山的对手,还是梁山自己的头领阵亡,岂不有大把好东西能捡?
嘖嘖,老师,我好像悟了!
杨长单手拎著尸身回庵,看得那道童心里再次绷紧,暗忖这位好汉虽没出手,应该也是个狠人。
武松等到杨长归来,两人在庵內吃了些酒肉,便將那恶道人遗下財物,取部分与道童做盘缠,剩下的一併给了妇人。
两人千恩万谢,带著金银离庵遁走。
武鬆紧接著堆柴浇油,並把道人尸首置於柴上,少时庵內便火焰熊熊,火光也压制了月光。
烧了坟庵,已近子时。
趁著圆月高悬,武松带著杨长连夜过岭,逃离这是非之地。
离开坟庵点火之前,武松递给杨长一套道袍,说道:“阳穀县容不下三郎,那就跟我去二龙山暂歇,不过你跟我同行很惹眼,不如伴作道士好避人耳目。”
“哥哥想得周到。”
杨长接下道袍准备换上,衣服中却夹了一本书掉出来,弯腰捡起借著月光一看,封面上写著阴阳堪舆四个字。
“刚才妇人曾言,那恶道善习阴阳、能识风水,只怕就是从这书上学来,三郎聪慧又能够识文断字,所以我就留下没有烧。”
“哥哥要让我学这个.”
“总归没有坏处,云游的道人多会医卜,你抽空学学又何妨?这也是一门手艺,没准还能安身立命呢。”
“有道理。”
杨长琢磨武松说得有理,这门手艺捡尸应该捡不到,自己学来当长见识也不错,他不求能够忽悠別人,最起码自己不会上当受骗。
两人下山途中,杨长在松林中耽搁了许久,特地为寻那两口宝剑。
既然刀剑技能超过枪棒,他自然需要称手兵器傍身。
月光下,杨长手提哨棍,背后双剑绑成x造型。
武松看他滑稽模样,忍不住笑著打趣:“三郎不会使剑,你这模样像个背剑童子。”
“嘿嘿。”杨长笑呵呵回应:“我背双剑,哥哥拿双刀,咱俩正好一对,等到了二龙山,哥哥教我练练剑,有机会一起作伴廝杀,想来都觉得威风。”
“这主意不错。”
武松点头肯定,隨后调转话锋:“不过三郎太心善,未必愿意伤人,但你想学剑是好事”
有人结伴同行,一路上说说笑笑,不知不觉便下山岭。
到了山下,寻得一遮风所在,背靠背休息至天明,两人这才迤邐取路,望青州地界而去。
老江湖武松带路,杨长再不担心迷路绕路,沿途村庄镇甸、县乡州路,皆张贴著捉拿武松的榜文。
好在武松行者打扮,同路杨长也妆作道士,於路之上甚少被人盘詰。
偶尔遇到意外情况,杨长根据风水书上所看內容,现学现卖帮著搪塞过去,看得身旁武松嘖嘖称奇。
若不是与杨长熟悉,真以为这廝是真道士。
行至十一月初,山东大地完全入冬,天上有雪、地上盖霜、寒风割脸。
两人行路每遇客店,都要买酒吃肉来御寒。
初六午间,朔风呼啸。
杨长、武松顶风越过一土冈,再顺著溪流走了三五里,才寻到一间酒家走了进去。
拍下碎银买酒买肉,店家却说只剩些茅柴白酒,店內的肉都已卖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武松也不嫌弃恶酒难下咽,遂叫店家烫了几角喝了御寒,然后就著两盘熟食过口。
吃完那三四角茅柴白酒,武松又贪杯要了三四角,大口喝完起身还想要,却被店外寒风吹得一颤。
酒劣易上头,武松又喝得急,顿感头重脚轻。
他摇晃著坐在凳上,一巴掌拍出响来,嘟囔著问那店家:“主人家,店里真卖完了?自己吃的有没有?我不少你银子!”
“呵呵。”店家正在盘帐,摇头呵呵一笑,自顾自说:“小老儿开店多年,第一次见出家人好酒又好肉,小店肉卖没了去哪里寻,师父还是忌忌嘴.”
“混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