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头一回在如此靠近大海的地方过夜,夜里海浪拍击岸边的声音环绕耳畔,让他倍感新奇却又难以適应。
儘管辗转反侧多时,但直到凌晨十二点左右,一股倦意终於袭来,他这才得以进入梦乡。
次日清晨七点,李建国醒来后出门一看,胡大胆家的孩子们已经开始享用早餐了。
他略显窘迫地向胡大胆的妻子打了声招呼,然后匆匆洗漱。
等李建国洗漱完毕返回时,胡大胆一家人已经用完餐,为他准备了一碗充满渔村特色的海鲜面粥。
胡大胆的妻子笑盈盈地招呼他进餐,当李建国坐在餐桌前,察觉到早晨没见到胡大胆的踪影,便好奇地问:
“婶子,胡支书去哪儿了?怎么不见他人呢?”
胡大胆妻子带著和煦的笑容回答:
“他一大早就隨公社的人出海了,预计九点前后就会回来。
你抓紧时间吃饭吧,等吃完我们一块去赶海。”
听了胡大胆妻子的话,李建国快速吃完早饭。
用餐过后,他返回住处拿出相机,打算记录1965年的赶海瞬间。
李建国同村民们一起走向海边。
拂晓的海风微凉,夹杂著海洋特有的气味让李建国心旷神怡。
极目远眺那一望无际的大海,近瞧潮水冲刷礁石的模样,他不禁由衷感嘆:真是风景这边独好!
李建国举起相机,精心选取角度,“咔嚓”
一下定格下了这海滩与大海交融的美丽画卷。
这次赶海持续不久,因为当地的社员並不太在乎这些额外的收穫,只需採集足每日食用的分量就已足够。
李建国抬头看了看天空,发现是个阴天,气温並未过高。
他也就顺势跟隨大部队回家,並没有第一次赶海的那种兴奋之情。
如今生活水平提升之后,许多人会將赶海当作娱乐活动,而在这个年代,除非家庭条件允许一些,很少有人一大早专门跑到海滩搜集海物。
返回村庄后,李建国又悄无声息地从特殊空间拿出了些大米和白,以此在渔民那里换取了一部分乾货,主要为干海参、**干以及鱼乾之类的东西。
隨后他在村里购得几个麻袋,把吉普车后座塞了个满当才罢休。
將近九点钟,那些出去捕鱼的小帆船逐渐返航。
由於它们行动范围受限,大多在近海撒网几趟后便会迴转。
李建国看著时辰差不多了,再拖延可能连午饭也顾不上了,於是急忙张罗著让人装载货物到吉普车上。
考虑到这批海產將要送往京城四九城,他特意用防水布垫在车厢內部,並铺设整齐,以防运输途中出现渗漏情况。
本次装车以龙虾和生蚝为主,未装太多海参,且只装载至半满就喊停,並隨即往內注入海水。
海参之所以销售不畅,主要因为它离开海水不久即会融化或因高温暴毙。
为此,昨天起李建国就提醒钢铁厂的工友协助製作一些大型冰块,在归程途中把这些冰块安放进车厢里,確保海参不会受热死亡。
虽然今日装载的数量远不如昨晚的一半之多,但他依然毫不犹豫地交给了胡大胆20块钱和20斤全国粮票。
毕竟费的並非自己的钱財,且今后再与此地打交道机会有限,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慷慨举动,留给津门辛勤劳动的人们一个良好印象。
临近中午时分,李建国与渔村的村民们道別后驱车返程。
离村不久,他便把乾货尽数收起,只將一袋放於后排座椅上。
这次路线是按照昨日来的路径谨慎记录的,结果颇为顺畅,大约一个小时的行程,顺利抵达了津门市区。
回来的路途中,李建国的心情略显紧张,唯恐遭到津门稽查人员检查运输手续。
但好运的是,全程没有遇到稽查队,一路无阻而归。
到钢铁厂的时候恰巧赶上了饭点。
李建国径直找到运输科领队王大勇匯报归来事宜。
王大勇瞧见李建国回来后也是稍稍宽心了些,说:“你小子挺会掐点的,正好到吃饭时候你回来了。
那你先去填饱肚子吧,吃完我们就出发。”
饭菜已是提前为李建国安排妥当。
李建国与运输科的司机们一起享用午餐,钢铁厂里的伙食质量还算可以,与傻柱的手艺相比也並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