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传统,在选帝会议上当选的皇帝需要进行三次加冕,即在亚琛接受德意志国王的德意志银冠,在米兰接受义大利国王的伦巴第铁冠,最后,在罗马接受教宗加冕,获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帝国皇冠。
这就是初次帝国巡游,让诸侯们重视皇帝的存在。
阿尔布雷希特二世终身只完成过一次帝国巡游,而后就一直在布达进行统治,被诸侯们戏称为“外国皇帝”。
拉斯洛可不想得到这样的绰號,他还知道另一个有名的绰號——“懒王”,歷史上被诸侯们用来讥讽腓特烈三世(即文中的腓特烈),因为他一直蜗居在维也纳直到维也纳陷落,中间也只完成过一次帝国巡游,所以得到这样的绰號。
就仪式方面而言,拉斯洛如今真正接受加冕的只有匈牙利国王这一个高级头衔,波西米亚国王的头衔他宣称自己已经继承,但加冕自然要放在扫平胡斯派异端,彻底控制波西米亚王国之后,到那时在布拉格来一场真正盛大的加冕仪式。
而选帝会议带给他的德意志国王、义大利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他都还未曾经过仪式加冕。
在亚琛的加冕,代表德意志国王继承查理曼的正统;在罗马的加冕,代表神圣罗马皇帝继承西罗马帝国的正统。
亚琛,拉斯洛还是想去看看的,毕竟那里有查理曼的陵墓和宝库;米兰,拉斯洛也想去看看,那是北义大利最繁荣的都市;罗马,拉斯洛更想去看看,那可是欧洲的宗教中心,万城之城。
但更多是出於旅游的兴趣,和观赏文艺復兴早期义大利的人文风貌。
至於说加冕的实际意义嘛......拉斯洛倒是不甚在意。
在亚琛大教堂加冕为德意志国王?他並没有统治德意志;在米兰大教堂加冕为义大利国王?他更没有统治义大利;在罗马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既没有统治罗马,也没有统治帝国。
既然如此,这三场加冕礼的意义除了增加一些威望和合法性以外,带给拉斯洛的价值还不如一场单纯的旅行。
他准备趁此良机带著莱昂诺尔来一场甜蜜的旅行,顺便提醒一下北义大利诸侯们皇帝的存在,为了这个目的,不进行详细规划和精心准备可是不行的。
目前来看,从蒂罗尔去米兰然后南下罗马的路径是基本確定的。
之后就要转道北上前往勃艮第参加【雉鸡之宴】,回国途中正好可以去亚琛加冕,帝国议会他不打算亲自去了,反正有埃青这位外交大师帮忙处理,他等结果就好。
出一趟远门捞三顶冠冕,也是省事。
拉斯洛將大体计划告知自己的顾问团,让老舅乌尔里希一手操办此事。
几位使者被派往各个方向。
纽伦堡存放著帝国礼器,当皇帝要加冕时,会由纽伦堡城市卫队护送装有礼器的宝箱前往罗马,不过这一次他们將先来到维也纳,与拉斯洛一同前往罗马。
然后是要参加仪式的七大选侯,三位宗教选帝侯需要在加冕礼上接受帝国印璽,布兰登堡选侯接受帝国权杖,萨克森选侯接受帝国宝剑,普法尔茨选侯接受帝国宝球,而皇帝本人则接受帝国皇冠,此意为皇帝与选侯共治帝国。
拉斯洛很想把这个分发宝器的步骤直接刪了,谁要跟这些选侯共治啊?
但是他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让整个帝国臣服,也许到他儿子那一辈的时候,皇帝就会拥有更高的权威,但不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