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组的灯光指导没等夏安询问,便主动开口一一这位灯光师是猫果树僱佣的一个香江人,做事仔细,但却有些老派的习惯,比如他不喜欢现在年轻人们用“灯光师”来称呼他,而是以“照明师”来自称,並一直努力纠正大家的叫法。
有点类似很多摄影师不能接受自己被叫『摄像”,美术不能接受被人叫『美工”,等等。
在旁人看来无足轻重。
但却涉及某些行当微妙的自尊。
听到耳机里的声音,郑钱扶了扶帽檐,看了一眼天色,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下午这部分戏灯光主要依赖阳光,藉助柔和的暖色调,来突出沙滩和海洋的质感,几乎不需要多少额外灯具,只有部分特写镜头,为了柔和阴影突出情绪,会使用小型led灯箱来增强环境层次。
一一抓紧时间,开始收音吧。各部门进行最终检查。”他跳过部分环节,吩咐道。
“不再试一遍吗?”夏安扭头看了一眼郑钱。
郑钱轻吸一口气:“就这么吧开始!”
“——第五场,第一条,开始录音!”
“录音开始!”
—action!“
不同於胶片时代。
导演需要紧紧跟在拍摄的胶片机旁边,近距离捕捉演员们每一丝稍纵即逝的情绪。
在数字时代。
导演可以悠然的坐在几十米外阴凉的监视器后面,用扩音器或者对讲机来评价演员的表演效果这样或许看上去对演员不够尊重。
却能帮导演获得至关重要的『心理距离”与『空间感”,让他从“物理上抽离”,视野不再局限在表演的细节与唯美的画面,而是能够像一位冷静的旁观者,在更高的视角,审视演员走位、场景构图、光影流动、情绪基调,等等。
这种视角。
与郑钱在梦境中旁观时的视角非常相似极大降低了他『復刻”原片的难度。
只不过几部电影拍摄下来,郑钱也发现了数字摄影的另一个『大问题”一一因为使用数字摄影的时候,摄影师会让摄影机一直处於录製状態,这种无休止的拍摄,很容易捕捉到演员某个不经意的精彩表情、某次灵光乍现的眼神流转、或者一句即兴而生的动人台词。
这种“魔法瞬间』可遇不可求。
所有人都知道这些镜头非常出彩,包括郑钱。
唯一的问题在於,如果他最后剪辑的时候,使用这些镜头,有时候会造成整部电影画面上的撕裂,而不使用这些镜头,又殊为可惜。
这种矛盾却又期待的心理,贯穿整个拍摄过程,令人十分煎熬。
栗娜不懂摄影。
但她却能从郑钱今天那不断变幻的神色中,看到他的压力与疲惫。这种情况下,原本应该找点儿好消息,帮著老板调剂心情。
只不过今天晚上匯报工作的时候,她却不得不匯报一个糟糕的消息。
因为稍早前,她接到了远在欧罗巴,正在帮助申傲公关第六十六届威尼斯电影节短片奖的姜伊蕾的电话。
“
栗姐,咱们的『小三元』大满贯大概率要没了!”
电话那边,姜伊蕾的声音有些沮丧。
她口中的『小三元』指的是连续获得欧罗巴三大电影节一一柏林、坎城、威尼斯一一三个最佳短片奖,以区分长片的大三元』。
这只是猫果树內部私下的叫法。
在连续获得柏林小金熊、坎城短片金棕櫚以及洛迦诺明日之豹三个奖盃后,大家对威尼斯短片的期望是很高的,也因此,根据古代『连中三元”的典故,蔓延开来『小三元』的说法。
栗娜闻言,忍不住看了一眼桌上的日历。
“没了?”
她语气难掩异:“一一威尼斯电影节不是2號才刚刚开幕吗?咱们的短片还没公映吧?怎么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