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用『也”。
是因为辛浪从成立到现在,被併购的各种风险从没有断过。
从谷歌、到tom在线,再到阳卫视、分钟传媒,等等,堪称此起彼伏,险象环生,尤其前几年,盛达的陈田乔突然收购了辛浪百分之十九点五的股票,成为辛浪第一大股东,意图整合两大门户网,辛浪被迫启动『毒丸计划”,才迫使盛达让步,中止了併购,保持了公司的独立性。
这件事是当时it界的大事件,让辛浪管理层產生了巨大的危机感。
也难怪身为辛浪高管的陈童,对郑钱提及『集中股权”几个字如此敏感。
“一一啊哈哈,控股辛浪?您太高估我了!”
郑钱哈哈笑著,掩饰两人之间突然升起的淡淡尷尬气氛,但效果显然不佳,陈童已经升起几分警惕,再强行聊下去,恐怕他会胡思乱想的更多,郑钱犹豫了几秒,决定开诚布公:“前段时间,
我看高盛那边发给我的投资简报,提到辛浪管理层打算趁金融危机股价低迷的机会,计划通过mbo
集中股权,稳固控制权以推动微博等创新业务,同时抵御潜在收购.“
听到mb0』这个词。
陈童脸色顿时严肃起来一一能收到高盛的投资简报,眼前这个年轻人確实有机会知道辛浪的mb
0计划。
mbo又称管理者收购,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购买公司股份或资產获得控制权的行为,只不过这种收购常常需要通过高负债融资进行,一般会被直接列入槓桿收购的范畴里。
辛浪的管理层也不例外。
管理层的成员大部分都是职业经理人,虽然高薪,却也还没达到资本的地步,想要收购自家公司,只能借钱一一09年初,曹果味確定进行mb0后,陆续接触了很多融资方,从忠信、到红山,再到美林证券和高盛,等等,为了获得槓桿的同时避免被资本干涉企业经营权,整个计划进行的非常谨慎。
也很低调。
为了避免『友商”们捣乱,辛浪今年还放出了不少真真假假的消息,从分钟传媒到微软公司,
很多人都被他们拉出来遛了一遍。
倘若成功,这將是华夏网际网路的首例mb0。
事实上,它也成功了。
后世的华夏网际网路公司,乃至整个商业领域,在研究公司控制权转移与巩固的案例时,都无法忽略这个里程碑式的经典案例,包括郑钱,在设计mm公司股权结构与猫果树治理机制的时候,都参考过辛浪的这个案例。
不过,案例虽然经典。
却跟郑钱没什么关係。
他现在里里外外加起来,也就两亿多美元的资產。
其中既包括前段时间刚刚卖掉ggp的股票,税后还剩1.1亿美元,马蒂正努力给他买奈飞的股票;也包括之前买的72万股亚马逊股票,现在市值六千五百万美元左右;除此之外,就是耗资一点五亿左右买的港股,以及耗资三千两百万买的海同集团股票。
这些资產,都是股票。
而且其中一半都加了槓桿。
资本市场上实打实的穷光蛋。
想用这点钱获得辛浪的控股权,属实有点自不量力。但如果不奢求辛浪控股权,只是给辛浪这份mb0计划雪中送点碳,扩大他在微博等渠道的影响力,郑钱还是有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