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鱼忽然出声,提醒自家老板:“现在《摄影机》的版权您只卖了东亚东南亚这两片地方还有北美和欧洲的版权没卖呢。”
“北美和欧洲?”
郑钱其实早就考虑过这个事情,闻言,幅度很小的摇了摇头:“《摄影机》
要是功夫片还好说但它是一个文艺片,国內的文艺片在北美、欧洲那边一直卖不上多好的价钱。我听说,陆串那部《金陵!金陵!》也就卖了二十万美元?
除非在影展上拿到大奖,比如《青红》或者《三峡好人》,然后多卖几个国家,
或许能凑个几百万美元的版权费—现在?”
他並不看好《摄影机》在欧美的版权费用。
“我们的文艺片在欧美卖不了大价钱,但岛国的文艺片呢?”
唐鱼显然早就考虑过这个事情,给郑钱提了一条新思路:“这段时间,我查过一些资料,一般我们的文艺片就算票房很好,在国外的版权费也就二三十万美元;但是岛国拿到高票房的文艺片,却能卖到五十到一百五十万-这跟两个国家在欧美人眼中的偏好有关。”
郑钱闻言,醍醐灌顶。
正所谓当局者迷,他一直以《摄影机》是大陆电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全然忽略了这是一部在岛国拿到二十亿內票房的超人气电影。
如果只是国內票房过亿的电影,没获奖,根本不可能卖几百方美元的版权。
但如果加上岛国,就不是一加一等於二,而是大於二的效果了。
二十亿巴的票房在岛国电影市场是个重要的分水岭,是岛国业內默认的商业电影成功的標誌。
一部在西化程度很高的发达国家成功的商业文艺双属性的电影,移植到其他欧美发达国家,理论上再次成功的概率也会很高。
起码比闭著眼从剧本库里选个本子盈利的概率高。
“一一我记得一直有欧美的电影公司諮询版权?”郑钱转头看向栗娜。
“对,从在日本上映开始,就陆陆续续一直有电话諮询.而且价值一直看涨。还有一些只諮询『发行权”,不涉及版权的。”
栗娜低头翻了翻手中的材料,补充道:“最近的版权报价中,最高的一个已经涨到了一百万美元,是阿美利加的一个独立製片人,叫——“”
“叫什么也先不卖。”
郑钱摆摆手,提到另外一件事:“刚刚討论的时候,我才想起来·当初决定不卖欧美版权,一方面,是想等东京电影节之后,看看《摄影机》能不能拿个有分量的奖;另一方面,是在等阿美利加的金融危机救济方案,等那些有钱的网际网路流媒体回过气来到时候一手奖盃,一手票房,还有挥舞著钞票的网际网路公司,想卖不出高价都很难。”
“那您为什么要先卖掉香江和半岛的版权呢?”唐鱼好奇的追问。
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当时『急需米下锅”,需要一笔钱买股票啦。
只不过这话不能当面说。
“一一香江、湾湾、东南亚,还有半岛,这几个地方市场就那么大上限很低。因为文化偏好相似,所以很容易在初期就判断出这些片子的实际价值—
英皇与cj娱乐给的价格已经很高了,就算再获奖,顶多再加价百分之十或者二十,不可能更高了。”
郑钱把玩著手边的钢笔,笑一声:“为了这百分之二十,我需要付出大半年的时间成本,不划算·有这大半年,我就算闭著眼买支股票,都能赚回来了。”
这话別人说,说服力不强。
但郑钱说,两位助理都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