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反响
一首周票房是多少?”
“接近三千万!准確说,是两千八百万,其中首日票房一千一百万!”
“草!”
电话那头儿报上来的数字让韩山坪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09年已经快过了一半时间了,截止到目前,单日票房的峰值出现在《赤壁(下)》的首日,是两千万,但这个数字是用约一千四百个拷贝和30%-40%的总排片换来的。
与之相比,《摄影机》只有六百多个拷贝,以及20%的排片率。
更不要提《摄影机》的成本好像只有二十来万一一就算加上宣发,再乘以十倍,也不过两百万,一天票房就回本了。
这还没算这部电影在岛国等其他地方的票房、版权收入。
身为一个老电影人,根据这个首周票房数据,再根据排片量与上映时长,他很容易就能推测出这部电影总票房的大致区间,然后计算出製片方的大概收益。
上百倍的回报率让他倒抽一口凉气,
这是个前所未有的数字。
起码在国內大规模上院线的电影里,他从没见过这么高回报的片子。前两年那部《疯狂的石头》,成本三百万,票房三千万,已经被称为超级黑马被人们津津乐道了好几年了。现在冒出这么一部成本二十万,票房可能上亿的怪物他已经可以想像舆论会疯狂成什么样子!
尤其这部电影的导演才二十四岁。
话题度直接拉满。
“—一真是长江后浪拍死前浪啊。”
他感慨之余,敏锐的意识到这个回报率代表的巨大头可能带来的宣传效果,立刻改变了之前渐渐压低《摄影机》排片的打算:“他们的排片不要再降了,维持百分之十以上,看看后续的上座率————”
“好的,韩总。”
“一一岛国那边的票房数据出来了吗?”
对面显然早就知道领导可能会问这个问题,不假思索答道:“按照跟我们同步上线的数据,五月这三天,票房大概在一亿五千万內-因为《摄影机》在那边上映时间早,加上之前几天,他上周总票房破两亿巴了—-此外,那边还有一些艺术院线不在数据统计范围內,所以总数应该只高不低。”
韩山坪摩著手中的话筒,长长的吁了一口气。一亿五千万门,约莫一千多万rmb,只是在心底做了一个很简单的加法,他就再也坐不住了。
“一一我记得中影之前跟郑钱还合作了一部电影,拍什么学数学的少女的故事,他做完了吗?什么时候上映?”
领导可以选择性的记忆,下属却不能在这种事情上打马虎眼。
“韩总,那部电影我们属於『融资性参投”,主要起一个对年轻导演的鼓励作用—-到今年八月份左右应该就能拿回投资成本,利润是十个点。”
电话另一边的声音非常委婉的提醒后,补充道:“另外,我也问过猫果树那边了,听说郑导还没做完那部电影的后期,不知道是不是片子素材有瑕疵。据说上映要到明年了。”
“这种事情不要听说、据说!”
韩山坪倒不是真的对一部成本几百方的电影动什么歪脑筋,他要的只是中影参投年轻导演作品並获得巨大成功的结果。这两年国家开始从政策层面推动电影行业发展,但相关產业人员,尤其是优秀的年轻导演还非常稀缺。
郑钱如果真的成功了,证明中影现在执行的『青年导演扶助计划”这条路是正確的。
这点非常重要。
“一一你们稍后给媒体那边放放风,就说中影参投了郑钱导演的新电影,已经拍摄完成了让媒体去催他们。另外,如果那孩子有新电影需要投资,优先报到我这边来!”
“好的,韩总。”
一一蜜蜜,你们那部《摄影机》成本是多少来著?”
“二十万!二十万!二十万!曾姐,这个问题你已经问过我三遍了!”
“我还想再问三十遍—”
电话那头儿,曾佳声音中带著几分晞嘘,以及不可置信:“现在圈儿里已经传疯了,说北电那个拿了小金熊的导演,拍了部文艺片,成本三百万巴,在岛国拿了上亿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