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探访,还真让刘备探访到不少俊杰,如避祸并州的河内人常林、杨俊、王象、荀纬。
常林字伯槐,河内人,因战乱避祸于并州,为人节操清峻,不畏权贵,曾因张扬欲霸占官宦旧族陈、冯二家的妇女财产,常林为二家出谋划策守住了家眷财产,因其德高望重,在河内士人中颇有名望。
杨俊字季才,河内人,年少时曾授业于陈留人边让,因战乱避祸于并州,为人仗义,喜欢振济贫乏,宗族朋友中有被抢去作奴仆的,杨俊都会竭力解救。
王象字羲伯,河内人,少时家贫给人当仆役,十七八岁时一边放羊一边读书而遭木棍痛打之罚,后被同郡人杨俊赎身,助其聘娶立屋,为人温和有才华,单论学术,可列在王粲、陈琳、阮瑀、路粹等人之后。
荀纬字文高,河内人,同为荀姓,但与颍川荀氏不是一脉,有文采,能军谋,也是一时俊杰。
不过除了家贫的王象应了刘备的征召外,其余三人都婉拒了刘备的征召。
世家大族出身的士子不愿轻易出仕,刘备也能理解,刘备也同样有信心,只要能让治下士民安居乐业,这些清流士人也是会改变初衷的。
而吸引王象的,则是刘备的万卷藏书。
算上陈登赠送的、郑玄赠送的、以及蔡文姬带回来的、郑玄搬迁涿县后带来、卢植家的等等,刘备在涿县的藏书已经超过万卷了。
对于王象这类喜好学术又出身寒微的士子而言,刘备就如同扛着一座图书馆然后温和的询问王象:年轻的士子哟,你掉的是这本康成公注《周易》,还是这本伯喈公著《劝学》,还是这本子干公著《尚书章句》?
婉拒?
王象傻了才会婉拒!
刘备也不吝啬,直接让王象当了上党郡的文学从事,配合上党太守赵云教化士民。
王象虽然出身寒微,但王象的好友杨俊却是世家子弟,且与常林、荀纬等人也有交情,让王象当上党郡的文学从事,常林等人自然也会协助王象教化士民。
在用人方面,刘备还是颇有心得的。
除此外,刘备又委任自河东带回的贾逵为上党郡腹地重县、位于壶关城南部的长子县县令,一面养民,一面防范河内和河东方向的曹兵。
而同样为上党腹地重县、位于壶关城东北方向的潞县,则由刘备的亲信袁綝担任潞县县令,夏侯博担任潞县县尉,借以抵挡自邺城而来的兵马。
整个上党郡,暂时形成了以赵云为首,糜竺、焦触、张南、王象、贾逵、袁綝、夏侯博为核心辅助的人员构成,除糜竺尚未抵达外,其余人也都各司其职了。
唯一欠缺的,是赵云身边还缺一个能与之为谋的智谋之士。
原本刘备中意的是徐庶,但徐庶却另外给刘备举荐了一人:“原上党从事荀谌,对主公颇为钦慕,且又出身颍川豪门,更容易为主公拉拢避祸并州的四方游士。”
八月第一天,1更来啦,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