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吟片刻后,陈锐回头叫来今年舟山新兵唯一入直属团的骆尚志,吩咐道:“直属团调一个营,让他们在板桥镇码头等著。”
骆尚志应了声,迟疑问道:“有敌情?”
“没有。”周四笑嘻嘻的说:“让他们来搬东西,记得让他们多带些骤子。”
一个时辰后,直属团的团正金福和团副楼华松都赶到了,两眼放光的摩著大炮,衝著周四直竖大拇指。
楼华松爱怜的摸著大炮,而金福却盯上了那两百多只鸟,在他看来,这种好东西应该最先装备直属团。
而且直属团也是鸟实射训练最多的部队,一定能发挥出很强的威力。
但陈锐摇头道:“一旅、四旅警卫营各一半。”
关於今年山东战事,早在舟山时候,师部就进行了长时间的討论,並且陈锐抵达胶州之后,与周君仁、楼楠、王如龙等將领进行了很多次的议论,查漏补缺。
在明军中,这种事一般都是主帅与幕僚商议,与拿刀拿枪的將领没有直接关係。
但在护卫军中不同,徐渭、周君佑承担的是大概后世参谋的角色,但楼楠、周君仁这些直接领军的將领也都是核心人物。
几次討论之后,师部布置出了四套方案,具体应用要看实际情况,但无论是哪一套,或者四套方案混合使用,驻守高密、诸城的三旅能灵活一些,直属团是预备队,骑兵团不能轻动。
但一旅、四旅肯定是主力,而且必定是要直面韃靶骑兵的。
所以,陈锐决定將鸟补充给这两个旅,事实上,正不停產出的石雷大部分也都是一旅、四旅拿去的,楼楠为此很是不爽。
两个时辰后,运载大炮的船只缓缓停靠在大沽河入海口不远处的码头边,一个营的士卒已经在这儿等著了。
裴天祐起脚尖,远远眺望,“这就是板桥镇?”
赶来看热闹的郑光薄解释道:“就是宋元时候的胶西县。”
胶西县在洪武二年就已经撤销了,因为吴泽要整顿河道,在大沽河、胶莱河的交匯处的板桥镇修建了大量仓库,同时也有军营。
因为逢猛镇不靠河,运送物资不便,所以在今年四月份大沽河的河道略有改善,沙船、开浪船能从海道入內河之后,胶州內书房就从逢猛镇迁到了板桥镇。
这也意味著,胶州无论是政务还是军方,重心都已经在板桥镇了。
甲板上的陈锐看著士卒费力的拖拽著大炮,心想真亏得吴泽卖力,只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就疏通了胶莱河—虽然说只是初步改观,但船只能自由出入,对於这场战事来说,影响力实在举足轻重。
更別说,如果是从逢猛镇那边运送大炮-一门炮两三吨重,那真是要费大力气。
陈锐在心里想,这么多人,了这么多心思,费了这么多的力气,每个人都竭尽所能——这场战,不能输,我也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