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投名状
得到江瀚首肯后,赵胜便在营地里耐心住了下来,每日熟悉军中事务,与几位把总交流攀谈,
倒也安稳。
不出五日,好消息就传来了。
李老歪率领两个司的人马,在探明了石楼山的地形后,仅仅用了不到两天时间,便將盘踞在山上的那帮山西贼兵杀得乾乾净净!
上山虎的人头也被李老歪带了回来,交给了赵胜。
赵胜寻来石灰,將上山虎的人头仔细醃渍处理,用布包好,放进了装满石灰的箱子里。
一切准备妥当,赵胜不敢耽搁,挑选了十名精干彪悍的护卫,又备了一辆马车,直接赶往了第一个目的地:窟龙关!
他之所以先去窟龙关,而非更近的广武庄,则是因为窟龙关的位置极为重要。
窟龙关,处於石楼、交口、孝义三县交界之地,扼守著一条重要的官道隘口。
根据《石楼县誌》记载,“黄云山,县东六十里,天开石洞,生成关隘,往来必由,钦崎危峻,风气寒冽,虽暑炎,犹有荫森。雪后穿岗,若登瑶台,邑中旧八景之一”
而那石洞之处就称之为窟龙关。
洪武年间,朝廷便在此地不远处,设立了巡检司,驻兵把守。
而窟龙关下,有一条官道,叫窟龙古道。
这条窟龙古道,是石楼县东接孝义汾阳,南连交口县,北通中阳离石的咽喉要道。
此时已是崇禎四年的二月初,隆冬未尽,春寒料峭,天上还浙浙沥沥地飘著零星小雪。
赵胜一行人沿著狭窄崎嶇的官道,顶著寒风,深一脚浅一脚地向著黄云山上的关隘攀登。
行至半山腰处,赵胜勒住马韁,在此地驻足了片刻。
他注意到面前的崖壁上,有一处摩崖石刻,上面刻著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黄云耸秀一一会稽沈浚书”。
字跡笔走龙蛇,气势不凡,与这荒凉险峻的山景倒是相得益彰。
就在赵胜驻足欣赏著美景时,不远处的官道上,突然传来一声厉喝:
“什么人?!鬼鬼票票的,想干什么?!”
话音未落,两个穿著破烂袄子的官兵,从官道旁一块大石后面钻了出来,手持两桿的短矛,快步上前,拦在了赵胜一行人的面前。
两人被冻得鼻青脸红,穿著一件跑了的袄子,脚上甚至还蹬著一双四面透风的破草鞋。
赵胜一看便猜到,这肯定是窟龙关出来巡逻放哨的官兵了。
“两位军爷辛苦了。”
赵胜脸上立刻堆起笑容,从马背上跳下来,对著两人拱了拱手。
那两个官兵警惕地上下打量著赵胜一行人。
赵胜等人,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身材壮实,眼神锐利。
与他们两人形成了鲜明对比,让这两个官兵不由得更加戒备。
其中一个年纪稍长的官兵喝问道:
“少套近乎!你们是干什么的?来这里做什么?”
赵胜不慌不忙,从怀里掏出一小块碎银子塞到那官兵手里,同时压低声音道:
“军爷,自己人!”
“我们是上山虎的人,特地过来送二月份的月例”
那官兵掂量了一下手里的银子,脸上的警惕之色稍缓,
但他还是有些疑惑:
“送月例?以前怎么没见过你?上山虎派过来的人我都认得!”
赵胜笑道:
“军爷好眼力!在下是新来的,刚投奔大王不久。”
“大王信得过,特意派我来走一趟,认认路。”
官兵点点头,也不再为难赵胜。
毕竟,外人也不太可能知道,他们窟龙关守军和石楼山的贼兵之间,有著这么一层关係在。
那年长的官兵將银子揣进怀里,对著另一个兵丁使了个眼色:
“原来是自己人!跟我过来吧说罢,便领著赵胜一行人,朝著山上的堡子走去。
窟龙关的军堡不大,夯土垒就的墙垣显得有些破败。
守將名叫邓阳,是个约莫四十来岁、身材粗壮、面色黑的山西汉子。
一听说上山虎派人来送月例了,邓阳显得十分热络,亲自从低矮的堡子里迎了出来,脸上堆满了笑容,
他一把握住赵胜的手:
“哎呀呀!可是上山虎兄弟派来的?”
“快!快里面请!外面天寒地冻的!”
赵胜不动声色地抽出手,拱了拱手,笑道:
“邓將军客气了。”
说罢,他便示意身后的护卫,將那两个沉甸甸的箱子从马车上抬了下来,跟著邓阳走进了屋內。
屋子里烧著一盆炭火,总算驱散了些许寒意。
邓阳眼里直放光,他的视线一直都停在那两个大箱子身上,不曾挪开半分。
“在下赵胜,见过邓將军!”
直到赵胜开口,他才依依不捨地收回目光。
他搓著手,一脸兴奋和期待地看著赵胜:
“不知我那兄弟上山虎最近收成如何?这次又给老哥我送了多少来啊?”
赵胜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邓將军,实不相瞒,在下並非上山虎的人。”
邓阳脸上的笑容一僵,有些不解:
“嗯?”
赵胜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语气平淡:
“我说,我和上山虎没关係。”
邓阳脸上的疑惑更甚,隱隱感觉有些不对劲,手下意识地摸向了腰间的刀柄:
“什么意思?!”
赵胜却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不紧不慢地走到其中一个箱子前,伸手打开了箱盖。
他俯下身,从箱子里厚厚的石灰中,將那颗醃製好的头颅给刨了出来,隨手扔在了地上。
咚!
人头滚落在地,那双死不目的眼睛,恰好就对著邓阳。
邓阳被那人头嚇了一跳,猛地后退了两步。
待他看清,发现这是上山虎的人头时,大怒道:
“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