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青羊台命》!
大营门口的明军士卒们,眼见这个被称为郡主的少女,居然自称太傅族妹,不禁都是浮想联翩。
虽然这郡主娘娘看上去“其貌不扬”,可他们岂敢怠慢?立刻派了一人来帅帐禀报朱寅。
“启禀太傅,辕门之外来了蜀王郡主,自称太傅族妹…”
“淑宁来了?”朱寅放下手中的《夏神纪》,呵呵一笑,“我亲自去接!”
他已经拿下川蜀,灭了奢、安,威震天下,不需要再遮遮掩掩了。
帐中秦良玉、熊廷弼等将领,见状先是一怔,随即都是恍然大悟。
原来太傅是大明宗室?还是蜀王族侄?那不就是当今皇叔么?皇上的族叔啊。
他们不是朝廷高层,不知道南洋吴氏的秘密,可是他们想到“靖难”二字,想到朱寅的作为,忽然就联想起建文后裔。
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旦戳破,很多事都明白了。
原来如此!
见到朱寅起身去迎接郡主,秦良玉等人也纷纷跟随。
按制度,郡主肯定是不能来军营的,这是大忌。可是在太傅这里,根本没有这么多规矩,他们都习惯了。
大军辕门之外,一身猎装的淑宁郡主,对十几个佩刀挟弓的健壮羌女说道:
“族兄一定会见我!这王师大营其他宗室来不得,我却能来得!”
一个满脸横肉的羌女护卫说道:“娘娘,这可是军营啊,娘娘不但是宗室,还是女子,太傅怎么会见你?”
淑宁郡主一手插着小蛮腰,一手挥着马鞭,小麦色的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你们不懂,我是不同的。族兄很喜欢我,一定会见我。”
她是个心思机敏的人,之前在存心堂见到族兄时,就感知到族兄喜欢自己,应该不会拒绝自己求见。
说到这里,淑宁郡主忽然露出与有荣焉的笑容,继续说道:“族兄身负长房一脉的命数,是大大的英雄,那可不是一般人。”
“我这位族兄,南京靖难,执掌南朝大权,大破叛军百万,解蜀人于倒悬,威震天下啊。”
她用手一指不远处的京观,“你们没看到那堆砌如山的人头吗?都是叛军的首级!”
忽然一个声音笑道:“你就会替我吹牛,什么大破百万叛军?张口就加零。”
话未落音,朱寅就出现在辕门下。
“王兄!”淑宁没想到朱寅亲自来接她,顿时笑容灿烂,“王兄,什么叫加零?”
她听不懂这句话。
朱寅呵呵笑道:“意思就是你胡说八道,张嘴就来。叛军加起来撑死也没有十万,怎么就百万大军了?”
秦良玉等人一起行礼道:“臣等见过郡主娘娘!”
淑宁赶紧道:“免礼免礼!你们是王兄部将,不用对我行礼!”
一边说一边打量身穿盔甲的秦良玉,目光艳羡。
秦良玉等人暗道:听说这位郡主是羌女所生,果然性子野啊。
“淑宁,你来做什么?你父王知道么?”朱寅忽然脸一沉问道,“你要是途中出了事,被山贼土匪劫走,我可不负责。”
淑宁郡主咯咯笑道:“山贼敢劫我?他们便是有那个胆子,也没有那个本事!”
“父王知道我来。我来找王兄,是想看王兄打仗杀贼。可我万万没想到,王兄用兵如此迅捷,这么快就灭了安邦彦,我竟是没能赶上热闹。”
她一边跟着朱寅进入大营,一边左顾右看,啧啧称奇,小嘴叭叭的,“王兄真是会治军啊,小妹虽然不懂,也能看的出来大不简单。唔,王兄不是要建立宗军吗?你看我行吗?”
“谁?”朱寅转过头,看着跃跃欲试的活泼少女,“你?”
“我!”淑宁郡主指着自己的鼻子,“王兄你看我行么?”
“我不招募女兵!”朱寅摇头,“宗军是宗子组建,不是宗女。”
“王兄!”淑宁郡主跺脚,指着秦良玉,“为何她可以?”
朱寅瞪着眼睛,“秦将军是巾帼女将,国家良将,你凭什么和她比?你除了也是天足,哪里比得上她?胡闹!”
“你要是这个要求,就赶紧回去,我可不留你!”
淑宁郡主顿时露出可怜巴巴的模样。
朱寅哪里信她?知道此女是个戏精,想了想笑道:“不过,你虽然不能从军,却是能跟着你嫂嫂,你跟着她,倒是有些用武之地。”
“过段日子我回南京,你就跟着我去,看你嫂嫂如何安排你。”
他虽然比较喜欢这个“族妹”,却不能同意她参加宗军。
淑宁郡主立刻又高兴起来,“谢过王兄,王兄可要说话算话。”
人群之后,冒出一个小丫头的脑袋,正是宁清尘。
她看到只比自己大了几岁的淑宁郡主,暗道:“小老虎为人心机深沉,向来不做没意义的事。他要拿郡主笼络谁?用吴忧笼络了魏国公,淑宁郡主呢?”
想到这里,忽然身子一颤,猛地想到了自己。
“小老虎不会…也想拿我联姻笼络别人吧?哼,他要是敢这么想,我就再也不理他了!此生此世不再相见!”
她正恨恨的联想,忽然朱寅喊道:“清尘!清尘!”
宁清尘答应一声,语气有点幽冷,“怎么啦?”
朱寅指着淑宁郡主,“你陪陪她,带她去军医营长长见识,我眼下没空关照她。”
淑宁郡主看到粉妆玉琢的宁清尘,再次两眼放光,“这位就是清尘医仙吧?今日总算见到了,成都还有你的圣母庙呢。”
宁清尘稚嫩的小脸上,浮现出高深莫测的笑容,装模作样的幽幽道:
“人间烟火千般事,勘破北海几世情。郡主也是有缘之人呐,请随贫道来吧。”
……
十月初九,朱寅率军押着俘虏,浩浩荡荡的返回成都。
得到大捷消息的成都,再次沸腾了。
这才多久,太傅就连败两路叛军,奢安都被槛送京师了!
稚虎先生,真是用兵如神啊。
蜀王、巡抚等人更是知道,经过这两次大捷,不但西南土司不敢再造反,朱寅也会更加威震天下,抓牢权柄。
南朝社稷,已经稳如泰山了。而北朝的处境,却是越发不利!
消息长了翅膀般传播,朱寅的威名将会更加震慑巴山蜀水。
朱寅在成都士民的欢呼下进城,入住唐时修建的青羊宫,在观主的恭迎下,下榻紫阳殿。
青羊宫供奉的是太上老君,是唐朝皇家道观,玄宗曾经驻跸于此,以为行宫。王建、孟昶,也住过青羊宫。
所以青羊宫是成都礼仪规格最高的建筑,等级高过蜀王府,很适合作为摄政太傅的临时幕府。
朱寅一入住青羊宫,此地就成为川蜀甚至整个南朝的权力中枢。
四川文武百官,蜀王一系的郡王、将军等宗室,都一起来青羊宫拜见,按照泰昌帝颁布的礼仪,行参拜摄政大礼。
青羊宫一时间犹如朝堂。
朱寅不能在成都多待,他要尽快回京,当然要尽快处理四川政务。四川是他选中的新政试点,临走前务必要安排妥当。
蜀王果然很是配合,大殿上当着四川文武的面,对朱寅说道:
“太傅,四川经过奢安之乱,虽然被太傅反掌之间剿灭,可人口损失估计不小。川南一些州县,已被叛军残害的十室九空。”
“是以本府以为,应该重新统计人口,厘定黄册。”
“本府愿意以身作则。我蜀藩人口,愿意全部造册登记,不教一人漏报…”
这当然是他之前和朱寅商量好的。
搜括统计人口,就是朱寅变法大政的第一步:先进行各项数字的真实统计,了解国情。
这是基础。
四川是世家豪绅势力相对薄弱的地方,加上夷人不少,变法阻力最小。
如果连四川都难以统计真实的人口数据,那么江南等地就更难了。
四川是个软柿子,那就先可着四川,狠狠捏它一捏!
朱寅点头道:“蜀王叔言之有理,那吾就颁布一道摄政令,在四川重新统计人口,重修黄册。这次修订黄册,州县官员不可抄用旧册,必须重新统计。”
四川官员听到“蜀王叔”三个字,都是面面相觑,神色惊愕,好像都想起了什么。
摄政太傅是宗室?!
难道出自…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