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嫡明 > 第425章 摄政太傅,赞拜不名!

第425章 摄政太傅,赞拜不名!

第425章 摄政太傅,赞拜不名!

祭完孝陵之后,朱寅率领百官奉新帝回城,直接入主已经被清理一遍的南京故宫。

朱常洛早上还是被逼就藩的落魄亲王,中午就是大明天子,住进了当年太祖、建文帝、明成祖住过的乾清宫。

距大明迁都一百七十五年,破败的南京故宫终于迎来了又一位主人。

一入城,朱寅就更是雷厉风行了。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当日下午申时三刻,朱寅换上侯爵礼服,扶新帝御前朝奉天殿,举行第一次朝会!

参加朝会的有在京上千文武官员。大多数是自愿参加,少数是被迫参加。

这次朝会很是仓促,事情也简单,就是紧急颁布几道诏书。

第一当廷颁布徐渭拟定的即位大诏,正式宣告新帝已立。

第二道诏书,是遥尊万历帝为太上皇,尊王恭妃为皇太后。

这道诏书一下,起码在南京新朝看来,万历已经不是当今皇帝,而是退位太上皇了。

第三道诏书,是宣布恢复南京为京师,恢复北京之名为北平。

第四道诏书,诏令南京官员原职录用,各司其职。

第五道诏书,凡是拥戴新朝之卫所官兵、镇守营兵,全部补发积欠饷银。

这五道诏书一宣布,新朝百官几乎都是弹冠相庆,深以为然。

第六道诏书,是对朱寅的任命。

但见南京司礼监秉笔太监萧琅展开这道诏书,唱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以德薄才浅,年少而嗣守社稷,承祖宗之洪庥,膺神器之至重。然天下之重,万机之繁,岂朕可独断乎?”

“咨帝师、江宁侯朱寅,旧朝之勋臣无二,新朝之梁柱无双。体国忠贞,志虑精纯,文德足可安邦,武功足可定国,清望足以服人,虔诚足可感天,此非命世之贤哉!奉天靖难,朕赖以拨乱反正…宜分圭钺之任,共扶社稷之安。”

“特晋爵辅弼立极之宁国公,世袭罔替、永锡国恩。加特进光禄大夫、太傅,授华盖殿大学士、首辅大臣兼吏部尚书。”

“值此新朝初立、社稷危难之际,宜事权一统、总摄一人。此乃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也。唯太傅临危授命,后朕躬可安于内。特命朱寅为摄政太傅,总理朝政,领袖百官,权掌机务…九卿以下任免立可独裁。九卿任免廷推,太傅可也否也…摄政太傅在朝,社稷可安也。”

百官听到这里,有些朝臣当场就不满了。

朱寅是拥戴新帝的首功元臣,而且本就是侯爵、太子太保,之前就是兵部尚书、副都御使,当过总督、经略,功勋卓著、名望很高,他虽然才十九岁,却完全有资格当首辅、加太傅。

这一点,群臣都没有异议。

也不是朱寅不能晋爵。凭他在高丽的泼天军功,三年前就该晋为国公。

可摄政太傅…这不是第二个张居正么?不对,更甚张居正!

张居正是自称摄政,也被党羽称为摄政。可张氏没有摄政的正式名号,而朱寅则是正式为授予“摄政太傅”的名位!

九卿以下的官员,摄政太傅一人自行任免,不必廷推。就是九卿和阁臣的任免,虽然要经过廷推,可摄政太傅有一票否决权。他不同意的人选,就不能任命!

这比元朝宰相权势更重啊。张居正都没有这么大的人事权。

朱寅等于把内阁的票拟权、司礼监批红权、吏部人事权、九卿廷推权全部抓在他一人手里!

然而这道诏书还没念完,却听萧琅继续念道:

“…新朝甫立,四境板荡,民心不安,乃戎机军务繁忙之时,国家用兵频仍,更宜事急从权…摄政太傅熟稔兵事,军功卓著,特恢复大都督府,授太傅为大都督总摄兵机,赐尚方宝剑、白旄黄钺,兵部受大都督府节制…”

什么!恢复大都督府,兵权尽归大都督府,还让朱寅兼任大都督?!

这是权臣!权臣!这不就是魏晋的都督中外诸军事?

之前诏书没有念到兵权的部分,虽然有人不服,可这些人还能忍耐。可眼下念到兵权也授予朱寅,他们就再也忍不住了。

直到此时,很多人才猛然惊醒,朱寅哪里来的兵马?难道早就准备这一天了?不少人霎时间就一身冷汗。

朱寅真是忠臣?莫不是蓄谋已久?

“陛下!万万不可!”

兵部侍郎刑玠站了出来,高举笏板,“陛下!此诏一下,朝政尽归太傅,置太傅于何地?又置陛下于何地?复置朝廷百官于何地?”

“新朝也是朝廷,绝非草台班子,焉能如此儿戏?臣兵部尚书刑玠,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大都督府不可复,大都督之职不可授!”

他不反对信王即位,不反对朱寅辅政,说起来他和朱寅还是熟人。几年前朱寅平定西北之乱,他身为山西巡抚,和朱寅还有过合作。

可是朱寅的权势太重了!

“臣附议!”

“臣附议!”

好几个大臣立刻出来反对。都是九卿、部院大臣。说起来,他们都是愿意拥戴新朝的,可这道诏书实在太离谱了,简直让朱寅大权独揽,无皇帝之名,有皇帝之实!

“陛下,太傅是忠臣,这是置太傅于不臣之地啊。”

“太傅不宜再掌大都督府…”

“国朝二百余年,焉有此例?万万不可!”

然而,朱党成员也不是吃素的。大理寺卿张孟立刻出列道:

“陛下诏书说的分明,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诸公,眼下是何等局面?新朝虽立,可北平阉党仍然蒙蔽太上皇,除了南京城,整个天下还在阉党和郑氏掌握中!若是没有摄政总揽军政大权,如何能度过危机?”

“这大都督府,国朝本来就有,不过是后来被一分为五罢了。这大都督府,其实就是两宋的枢密院。两宋枢密院,也是宰执掌控兵权。有何不可?”

“不错!”国子监祭酒刘元震也站出来,“臣附议!天下人皆知太傅为人,不过是权宜之计!太傅是帝师,有可不可?当年诸葛武侯摄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乃千古名臣典范。陛下年仅十五,等到几年之后亲政,再权归天子不迟!”

朱党成员纷纷支持,也说的很有道理。当然,他们朱党的身份是秘密的,并非公开身份。

一时间,双方据理力争,相持不下。

朱寅淡淡看着这一切,毫不意外。这一幕,早在他的意料之中。这么大的权柄落到他一人手里,朝臣们不争论才怪。

“诸位。”忽然站在武将最前面的魏国公徐小白站出来,“为了皇明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苍生,太傅才起兵靖难,拥戴皇上即位。徐某也是如此。”

“徐某手中也有兵权,可徐某愿意受太傅节制,听从大都督府调遣。无他,眼下是非常之时,不能循规蹈矩,否则阉党挟制太上皇反扑,南京能保得住么?”

“要说权重,伊尹如何?周公如何?霍光如何?武侯又如何?即便不说这几位大贤,就说一些权倾朝野、臭名昭著的权相,史弥远、韩侂胄、贾似道等人,不都是军政大权一把抓,可他们又能如何?最后还不是权归天子?”

“就算王莽篡汉,最后又是什么下场?汉朝还不是中兴了?”

“太傅雅量高致,以太傅的德望,总不至于此。所以,诸位又何必担心呢?是担心新朝出权臣,还是担心自己没了大权?太傅说到底只是摄政,几年之后还不是要权归天子?”

另一位实力派大佬宗钦也说道:“太傅之心,犹如明月。就连百姓也说,太傅是景星照天!太傅是为了大明社稷,还是为了个人权位,天下人心知肚明。俺相信太傅!太傅不出,奈天下苍生何!”

“就说这兵权,若不授予太傅,试问太傅这个摄政大臣,岂不是有名无实?管不了军务,又如何能真正统一事权?是以就连诸葛武侯,也要手纨兵符,才能鞠躬尽瘁。”

“再说,这南京兵权本就在太傅手中。朝廷就算不授予大都督之职,太傅也是大军统帅。授予大都督,只不过是名正言顺,让这支兵马,纳入我大明序列罢了。”

刑玠等反对者一想,果然如此。如今大军本来就是朱寅统帅,难道不授他大都督,他就没有兵权吗?

他们语塞之下无言以对,只能面面相觑,一起露出苦笑。

朱寅气定神闲的挺立朝堂,一副风轻云淡、置身事外的模样,仿佛此事与他无关。

时至今日,朱寅的权势已经到了不需要他冲锋陷阵了。主动为他出头、辩经的人有的是。这些年的苦心经营,可不仅是武力和商业。

可他还是暗叹一声,感到一种无比的孤寂。暗道:“我不揽权能怎么办?靠你们能改变历史么?”

新帝朱常洛这才按照朱寅之前的授意,抓住机会的适时说道:

“诸卿之言,各有道理。然终有轻重缓急之分,度也。今日之局势,非同寻常,我…朕思之再三,军政全权非委托太傅裁决不可。等到将来,再权归天子不迟。太傅对大明的忠心可昭日月,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诸卿不必再议,这是诏书,不容更改。”

拿出这个坚定的态度之后,朱常洛就有些关情的说起自己想说的心里话:

“太傅是帝师,名重天下,我…朕倚重如脊梁,何止是肱骨?朕当年受教于先生,敦敦教诲,殷殷叮嘱,春风化雨,言犹在耳也。先生于朕,德如二天,恩同再造。太上皇偏宠郑氏,我们母子身囚景阳,霜寒冷宫,多赖恩师得以保全。朕与太傅,情如父子也。太傅就是我的亚父,相父…”

说到这里,新君不禁有些泪目了。

群臣见状,无不动容!

原来新君对朱寅的情分,竟然到了这种地步,看上去绝非作伪啊。

他们根本体会不到朱常洛的感受。朱常洛锁在险恶的深宫,根本没有得到过父爱,有的是冷漠、惊吓、威压。

是朱寅,在他最需要依靠的时候,填补了他父爱,让他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步步成长,慢慢坚强,这才懂了很多同年人都不懂的道理,哪怕深锁冷宫,也拥有开阔的眼界。

在朱常洛心里,天下只有两个人真正对他好:娘亲和先生。

朱寅没想到朱常洛当众吐露师生之情,他感慨之下,也忍不住语气关情的说道:

“陛下是性情中人,天性纯良。臣不过是恰逢其会,这才君臣际会,得一佳话。臣实在不敢得陛下如此信重。惟愿为大明社稷,鞠躬尽瘁而已也。”

说到这里,又对群臣拱手道:“某绝无私心,此生只为我大明江山,只为国朝社稷。若违今日誓愿,神人共弃之!”

这就是诅咒发誓了。群臣闻言,很多人都不禁肃然起敬。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种道飞仙 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 天道图书馆2天命永恆 大炎第一暴君:从废太子杀穿皇城 神豪:财富即为真理 我在地下城无限叠Q 这个女帝大有问题 海贼:不是幻兽,是幻神噠! 寒门箭神:射出一个太平盛世 从莽荒纪开始,肝出个天道至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