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达夫卡车
“好的。”郑志杰答应道;
三人随即又商量了一下细节,同时杨文东也让助理联系了港督府办公室,得到的回复是两天后可以去港督府,杨文东也欣然答应;
两天后,杨文东与郑志杰一起来到了港督府,见到了麦理浩。
“港督先生,您好。”杨文东礼貌招呼道。
麦理浩笑道:“杨生,你好,请坐。”
众人坐下之后,一番随意的寒暄之后,杨文东也就直接进入了话题:“港督先生,您觉得现在的香港地产市场如何?”
“还不错吧?杨先生这是什么意思?”麦理浩有些不解问道。
杨文东道:“没什么意思,就是想跟港督先生说一下,我不是很看好香港地产市场的未来,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大规模抛售一些地产,这可能会对香港市场以及港府造成一定的影响。”
以杨文东今时今日在香港的地位,如果开始抛售房产,动作大一点的话,那的确会影响地产市场的;
麦理浩思考片刻后道:“原来是这样,不过这种事,杨先生似乎也没必要告诉我吧?”
“的确是没必要,只是考虑到港督先生与我这十年来合作的还不错,且您也要快回英国了,所以提前告知一下。”杨文东笑说道:“如此一来的话,港府这边如果相信我的话,可以早点将部分地皮早点拍卖,对于港府来说,效益是最大的。”
麦理浩明年年初就要卸任港督了,这也算是杨文东最后给他的礼物了。
“嗯,好,我明白了。”麦理浩自然知道杨文东肯定有其他目的,但短时间内也想不出来;于是问道:“但我听说,杨生还是准备参与红道地皮的竞拍啊?”
杨文东回道:“经济环境再差,我们的业务也得运行,顶多规模小一点罢了,我公司最近的动作,我想港督先生应该是知道的。”
“倒也是。”麦理浩有些狐疑,但也不好直接表现出来;
随即,几人又寒暄了会,麦理浩又旧事重提了未来香港纠纷的问题,杨文东也是打了马虎眼;对此,麦理浩也没有过多追问,毕竟,他也要卸任了,未来这件事,必然是下一任总督的事情。
过了会,杨文东离开后,麦理浩叫来了布政使罗弼时,将杨文东刚刚的事情告诉了他;
罗弼时道:“杨文东不会突然这么好心的来提醒我们的,肯定有其他的目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但他的目的是什么,我不确定。”麦理浩道:“看起来,似乎他的通知,对我们也是有好处的。”
罗弼时道:“前提是,他的预测是对的才行,如果错了,那我们就损失大了。”
麦理浩回道:“按照杨文东最近20年的商业成就,他的判断,准确率应该很高,而且他旗下的地产公司,最近一段时间,也的确在逐步的退出地产市场。”
罗弼时想了想道:“的确是这样,但我们也不能就因为他一句话,就改变我们自己的策略。”
“这是当然。”麦理浩想了想道:“暂时也不急着做什么,我们再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地产市场真的如他预料的一般,那至少会有一定的迹象,我们到时候再找一些专家来分析一下;
如果真的如杨文东预测的那样,那我们的很多地皮都需要尽早出手了,现在房价的确太高了点,一旦出现经济危机,港府的财政必然会受到影响,我们也需要早做准备。”
罗弼时赞同道:“可以,我们也可以看看杨文东最近的动作,说不定也能看出来他在谋划什么。”
麦理浩等人信不信,杨文东也没办法控制,但提醒了之后,他们只要聪明一点,就应该知道怎么做了;
这也是阳谋,一旦地产市场价格有下降趋势,那港府或者很多地产公司必然会抛售物业或者地皮,只有置地、恒隆这种坚持认为地产会一路走高的,才会反向在高价时“抄底”,最终把自己给抄死了;
香港的每一次地产危机,其实都有很多这样的财团,前世的四大家族,都是70年代左右崛起的,但实际上在70年代之前还有很多比他们规模还大或者差不多大的财团,这些财团的衰败,往往就是在碰到地产危机的时候,误判了。
安排好这些事情后,杨文东也就没太在意香港地产市场了,让其自己发展就行了,不管怎么样,到了82年9月,地产价格是必然腰斩暴跌的,而抄底的合适时间是84年左右,所以他也不需要很急。
在他如今的事业版图之中,地产固然还占着很重要的位置,是最强的现金奶牛以及顶级金融资产,但其他几个核心产业,也非常让他重视,这其中,部分或许不如地产赚钱,但影响力要大的多。
2月中旬,杨文东再一次前往了美国,因为高盛集团那边,有了一个新的进展;
18日,杨文东抵达纽约,在飞机上休息之后,他也不需要再刻意去酒店倒时差,于是便直接来到了纽约市高盛集团的总部;
高盛集团的副总裁巴尼亲自来到楼下门口迎接,然后一起来到了上方的一间会议室内;
“艾瑞克,我们邀请您来的目的,你也清楚了。”巴尼笑着问道:“关于芝加哥收割机公司旗下的荷兰达夫(daf)公司股份,达夫公司正在寻求回购,我们这边收到消息之后,立刻通知了芝加哥收割机公司,表示有其他买家感兴趣,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达夫公司的资料我看过了,的确挺符合我当初的目标。”杨文东点点头道:“那就告知对方,可以商谈,我们需要去一趟芝加哥收割机公司或者荷兰达夫总部吗?”
去年他便告知全球的不少投行,自己意图收购一家卡车公司,这些投行也很重视,询问了不少目标,只是要么这些公司不考虑出售,要么涉及到军工产业,没办法卖给海外资本;
后来他还是亲自与撒切尔协商,也行不通,英国本土的卡车公司与军方合作也很密切,不过撒切尔也告知自己的最佳目标,是欧洲一些小国的卡车公司,因为这些国家,军事投入不高,且在北约的保护下,对于国防也不是很重视;
所以当高盛将达夫的事情告诉自己后,他连夜让人去查了一下这家公司,隶属于荷兰,在欧洲市场有一点规模,擅长各种不同的卡车,与军方也没太大密切关系,这就是自己的完美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