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韩非和李斯,和紫女的坦白(二合一,拉一下成绩)
“不要轻易打扰那位,如果有需要我会通知老哥你的。我还有事,便先走一步了。”许青对着司徒万里拱手行礼道。
“好。”
司徒万里起身还礼,注视着许青离开。
随着房门关上,司徒万里神色复杂的看着桌子上的空茶杯,心中还是感到忐忑不安。
但他既然上了桌,那就必须跟到底。
“神农在上,请保佑弟子。要是弟子这把赢了,发誓这辈子再也不赌了!”司徒万里暗暗想到。
在潜龙堂这里留好后手之后,许青看了怀中的秦王玉佩,便朝着新郑的方向而去,城中还有一个人需要他去拉拢一下。
虽然他不清楚惊鲵身上发生了什么,但能够察觉到对方身体上出了一些问题,这或许是她将其拉到自己这边的机会。
就在许青朝着新郑而去之际,另一边的韩非也见到了自己阔别许久的师弟李斯。
新郑,一处别馆外。
李斯从马车上走了下来,身后的数个秦军甲士当即便上前去,将其保护了起来。
站在别馆门口的韩非和张良见状,想要上前迎接的脚步当即便停了下来。
韩非与李斯两人隔着数人对视着,两人眼中都带着笑意,像是许久不见的老友一般,至于两人具体在想着什么,估计只有两人自己清楚。
“退下,不要在九公子面前失了礼节。”
李斯淡然抬起手,数个秦军甲士当即便退了下去。
“师弟,许久不见。”韩非带着张良上前和李斯打招呼道。
“秦国使臣,见过九公子。”
李斯没有和韩非叙旧,而是公事公办的对着韩非行礼,不急不忙的说道。
尽管是主动行礼,但李斯脸上不见丝毫恭敬,反而是带着淡淡的笑意,看起来格外的意气风发和自信。
他与韩非同在荀子门下求学,说起来是同门师兄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但二人一人乃是韩国王室公子,一人只不过是一个做过粮仓小吏的普通人罢了。
因为出身的差距,让李斯面对韩非总有一种无法言说的自卑,尤其是荀子对于韩非的偏爱更是有目共睹,让他对韩非更加的羡慕。
在求学之际,他便发誓今后一定要出人头地,再也不会在韩非面前低头。
而如今他终于做到了,韩非依旧是那个韩国的九公子,贵为王室公子,而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孑然一身的小民了。
如今的他登上了能够施展才华的舞台,成为了秦国使臣,一举一动都代表着秦国,代表着韩国边境外的十万秦国铁骑!
他也终于可以正面看着,甚至俯视曾经那位才华横溢,深得老师喜爱的师兄了。
“师弟!”
韩非见状,脸上的笑意依旧不变,整个人依旧散发着随意,拱手还礼道。
见过礼之后,李斯才直起身子,脸上的笑容也变得平缓了几分,对着韩非说道
“师兄勿怪,我这次入韩,为秦国使臣,代表着秦国,理应以国事为先,不敢丢了礼节。”
“我们多年同窗,我怎么会不了解你呢。师弟这次入韩不容易,我在里面备了酒宴,我们进去说吧。”韩非笑着说道。
“好。”
李斯微微点头,便跟着韩非张良走入了别馆之中。
穿过几道门后,韩非一行人便来到了一处临着湖畔的房间,三人围绕着桌子坐下。
“还没来得及介绍呢,子房,这位是我在小圣贤庄求学之际的同门师弟,李斯,李通古。”
“师弟,这位是我韩国相国张开地之孙,张良,张子房。”
韩非为李斯和张良介绍着对方,说着还拿起酒壶将桌子上的三个酒爵倒满酒水。
“张良,见过秦国使臣。”
张良举止有度,恭敬的双手交迭,微微弯腰对着李斯做了一个儒家礼仪。
“张家少君,温润而玉,颇有君子之风。子房之名我早就有所耳闻,果然才华横溢,翩翩少年。”
李斯看着张良,打量了一眼后,称赞道。
张良的名气也不小,谁让人家出身在五世相韩的张家呢?本人又是天资出众,外表与气质极佳的天才少年。
“多谢使者夸奖,良实在当不起如此称赞。”张良谦虚的说道。
“今日乃是旧友私宴,不必如此多礼,今日只谈风月,不谈朝事。”李斯笑着对二人说道。
韩非和张良闻言,眼神微微动容。今日他们宴请李斯,本就是为了试探一下秦国的态度。
但李斯一句话,直接让他们的想法破灭了。
“哈哈哈,师弟难得不拘束自己了,这次定然要开怀畅饮啊,这可是我新郑紫兰轩有名的好酒,寻常人可喝不到。”
韩非轻笑一声,举起酒爵邀请李斯喝酒。
李斯笑了笑,举爵对着韩非和张良微微点头,将将酒水饮下。
“我来韩国之前,可是听说了不少关于新郑的事情,尤其是师兄和那位韩国太医令一起出入勾栏的风流韵事,师兄还是一如当初在桑海那般啊。”
李斯笑着说道,言语之中满是感慨,像是在与韩非叙旧拉近关系一般。
闻言,韩非目光闪烁,看着感慨的李斯,心中却警惕了起来。
李斯看似在与他叙旧,但实际上真正想要引出的话题是许青。想到许青的诸多身份,韩非大致猜到了李斯想要干什么了。
“哎,师弟还是会这般打趣我,我和许兄是知己,平日里接触多了些,难免一起找地方找酒喝。”韩非笑着说道。
“我听说许太医令医术高超,不知师兄能否牵线让太医令为我诊脉一番,也好看看身体情况。”李斯放下酒爵说道。
“自无不可,改日有时间我请许兄来给你诊脉。”韩非说道。
“那就多谢师兄了,实不相瞒,我这次能过来韩国与师兄对饮,乃是多亏了我秦国文信侯,吕相国的举荐,如今我已经拜入他的门下了。”
李斯目光平静的看着韩非,将自己这大半年的经历缓缓道来。
“此番入韩,一则,为了秦国,向韩国要一个交代,二则,报答相国赏识之恩,三则,便是见一见这位传闻中的太医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