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趁机打广告(第二更)
当然还有很多政客也会参与其中,因为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这些企业不单单关系到所在地的就业,税收,也有支持的政客。
政客是需要资金来宣传自己,包装自己。
那么资金是从什么地方来?
当然是所谓的捐款,其实就是拿钱支持政客,然后政客为企业呐喊助威。
不然阿美的税收在四十年后,大企业的税收占比从三分之一降低到十分之一。
要知道四十年后,阿美有多少世界五百强,市值几万亿的企业都有,但是税收呢?
还不是这些政客投桃报李,搞出一些政策,让这些企业能够避税。
当然这个时空,阿美不可能有原来历史上那么强大了。
81年,肥熊才是蓝星的no1,阿美排第二。
阿美与整个欧洲联合起来对抗肥熊,就知道肥熊的强大了。
这个时期的肥熊,在非洲,在中东,在南美,到处跟阿美对抗。
华尔街的人搞阿美本土的汽车公司,那么就必须要找一个借口,一个对象。
宝马汽车正好送上门来了,虽然宝马汽车本身也比较出名,但是华尔街更推了一把。
第二天很多报纸上都有宝马汽车的介绍,还有君迪汽车检测公司也出名了,而且君迪检测公司顺势把克莱斯勒新款豪华汽车的发动机直喷技术问题给爆出来了。
克莱斯勒股价暴跌。
福特,通用汽车也没有例外。
报纸上就逮着宝马汽车,一家东方的新企业的量产发动机可以做到30%的热效率做文章。
福特,通用的量产发动机有些还是20%,最高的也不过是25%。
虽然媒体没有直说福特通用有什么问题,但是民众会怎么想?
咱们阿美的大企业,比不上一个新的汽车品牌?
当然不,是这些的大企业故意这么做的。
他们联合起来垄断了技术,不给民众更好的发动机。
然后报纸又报道了大企业病,这让很多被裁掉的汽车工人不满。
阿美的汽车行业一方面因为金融危机,另外一方面因为丰田的冲击,所以不少汽车工人就失业了。
当然最先失业的肯定是一线工人,行政肯定不是首先失业的那一部分。
所以这就引发了不少失业的汽车工人的抗议。
当然要说这些失业的汽车工人背后没人支持,那是假的。
阿美的绝大部分工人都是被黑手党家族把持着,工会已经成了这些家族世袭的产业了。
而且工会最近也必须要出来刷一波名声,因为很多工人都失业了,没有收入了,那么工会不出来刷名声,怎么能让那些工人相信?
其实阿美工人的每一次罢工,里面都有很多交易,有些是想搞股价,有些是党争。
看似工人涨了工资,但是后面物价上涨,房租,水电,税收,保险一起涨。
本来金融危机阿美的工业开工率就下降了,失业也是正常的。
波音,福特,通用这些公司不断的炒作被百盛公司威胁,但是阿美政府方面反而沉默了。
因为阿美政府现在最大的敌人是肥熊。
而且李松几次接受采访搞事情,华尔街都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华尔街也支持的有政客。
那些政客通过合法炒股或者投资获得巨额利润,这是合法的……。
这也是为什么华尔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为实体企业送钱不好送啊。
金融公司送钱多简单,投资进来,坐庄随便几个拉升,政客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后面阿美某人就不装了,以前的政客还要投资什么的,人家直接自己干,今天一个政策赚几十亿,明天一个政策赚几十亿,带上一大帮子人一起赚钱发财。
虽然有时候这人出尔反尔,但是就问你,他赚了没?
当然这也开了一个坏头,后面的阿美大头目估计都会这样做。
这对阿美国内的实体企业影响是很大的,因为政策的不稳定,不连续,会让很多公司的很多计划都没办法实施。
实体企业想要做的长久,稳定连续的政策是保障。
当然在阿美,最终买单的纳税人。
李松在港岛也看到了阿美那边的情况。
李松直接给田家辉打电话:“老田,你联系欧洲,还有阿美那边,可以给宝马汽车打广告了。”
“好的,老板!”田家辉这边早就准备好了广告,但是老板一直没让宣传。
田家辉也能理解,因为宝马汽车的产能不足,不宣传也没事。
现在老板让宣传,肯定有老板的理由。
田家辉就让百盛公司在伦敦的分部开始投放广告。
百盛公司在伦敦的分部主要负责欧洲以及北美的事务,现在主要是为收购路虎以及捷豹品牌做准备。
李松也没准备这么早宣传,就是因为产能不足。
但是现在这么好的机会了,舆论已经起来了,所以就趁机宣传一波,起到的作用比以前要强很多很多。
“不是我故意要饥饿营销。”李松心里嘀咕。
其实李松可以把宝马面包车的价格与其他面包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