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溜达了一圈,也没去找朱玲他们。
看了一圈李松觉得很满意,以后这里当旅游景点之后就还可以推出很多项目。
晚上的时候,李松见到了京都来的领导。
李松表现的很谦逊,两人也没说其他政治之类的,就聊聊摩托车比赛,还有就是众筹小飞机。
“这个小飞机,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啊,小李你的这个思路可以的哦!”上级领导没想到李松一个众筹在西方引起这样大的轰动。
“领导您过奖了,我就是做点实事而已。”李松当然知道自己这些算计瞒不过很多人。
但是那又怎么样,自己这是阳谋,这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是所有买家家跟自己一起的事情。
也就是把那些买家,准确的说是参与众筹活动的人都拉到了自己一方。
“你不要谦虚嘛,还是你们更加了解西方那边的人。”
“要是我们,恐怕没有一个人能想到这个好办法。”上级领导又说道。
李松微微一笑:“其实这个也不是我提出来的,是那个记者提出来的,我只是顺应阿美人民的民意而已。“
“哈哈,好一个顺应民意。”上级领导听到这话,就乐得哈哈大笑。
“小李,你认为西方的民意是什么?”随后又有领导问道。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生活,反正其他国家大事也轮不到普通人来操心。”
“一个普通人只要好好工作,照章纳税,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贡献了。”李松开口说道。
“对于普通农民来说,就希望每年到年底不拉饥荒,粮仓里面有粮,猪圈里面有猪,箱子里面有新衣服,鸡圈里面有鸡,碗里有肉,再有点存款就好了。”
“对于普通的工人来说,涨点工资,肉菜各种其他供应充足一些,价格波动不要太大,换了谁原来一百块买到的东西,现在要三百块,大部分人心里恐怕都有怨言。”李松开口说道。
“是啊!”
“不管东南西北风,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就是东风。”上级领导听到这里,感慨的说道。
“小李,你对市场化怎么看?”上级领导又问道。
“领导,没有百分之百的市场化,就拿阿美来说,基础的农牧业依然属于计划经济。”李松开口说道。
“咦,你说说看?”上级领导听到这话,开口问道。
“在阿美,虽然说牧场农场是私有的,但是他们有个粮食协会,畜牧协会,每个农场养多少牛,多少羊,这个都是有规定的,比如一个农场只能养900头牛,200头羊,那么你要是再养猪什么的,不能超过一定数量,而且不允许到市场售卖,一旦违反不但会有很重的处罚,各种补贴也没有了。”
“同样粮食也是一样,阿美的农场主的40%的收入是来自于补贴,一旦你违反了粮食协会的规定,那么补助就没有了。”
“因为阿美政府知道,粮食,肉类这种最基础的一旦放开,那么就是灾难。”
“要是彻底放开,这种必需品很可能就会是一个民众接受不了的价格。”
“同样,粮食也是战略武器,领导发现没有,一旦几个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丰收,那么阿美会把价格压的很低很低,但是他们国内的农民收入不会减少,因为会加大补贴。”
“这样其他粮食出口国只能亏本贱卖。”
“一旦几个粮食出口国粮食欠收,那么阿美粮食就涨价了,他会把以前亏的连本带利赚回来。”
“并且他们还会释放各种假消息,比如阿美今年玉米大丰收,但是其他国家有些比阿美先成熟,那么阿美就会放出假消息,说他们今年玉米欠收,其他国家一看,肯定要稳一手。”
“等等高价,然后等到阿美玉米丰收了,价格狂泄,阿美不但可以在期货上赚一笔,还让别人亏本了。”李松开口说道。
“原来是这样。”上级领导明白了,这不就跟过去的地主一个作风?
“粮食这些基础性的东西,是关乎一个国家的稳定,想必领导也知道北面几次大的粮食欠收……。”李松开口说道。
“嗯!”肥熊那边地理环境恶劣,而且连续遭遇了几次极寒天气,导致农作物欠收。
“当然阿美有先天的地理优势,他们的机械化作业,一个人可以种几千亩地。”
“我们这边没法比,而且我们国家的人口多,正是走工业化道路的;良好时机。”
“而阿美那边已经在走金融化道路了,那么一旦他们走向金融化,肯定会抛弃大部分制造业,大部分制造业会向人力成本低的国家转移,就像现在小本子的造船业,其实就是阿美转移过来的。”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根本的问题,资本以及利润的问题,而阿美本身就是一个资本的国家。”李松开口说道。
“你的意思是人口在未来还是很重要的?”上级领导听到李松说这些,敏锐的问道。
“当然,虽然现在农村劳动力富裕很多,但是一旦我们成为世界工厂,那么需要多少工人??”李松开口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