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在心里。
等电影真的达到这个票房成绩了。
他再开口。
说来也是讽刺。
冯晓刚自己说不要抱着娱乐的心态来观影《1942》。
说这是一部沉重的电影。
但电影上映,
他自己和出品人王中垒等人却笑容满面。
大家心里都想着这下要名利双收了。
脸上的笑容盖不住了。
晚上11点多。
圈内的很多电影人都在等着《1942》的首日票房。
其中也包括江澈。
“我和你吻别。”
江澈的手机铃声响起。
“多少?”
“江总,《1942》首日票房2600万人民币。”
“辛苦你了。”
电话挂断。
江澈心中有数了。
“什么?才2600万?”
王中垒猛地站起,
嘴里还在大声喊着。
“是的王总,2600万。
我们确认过了。
就是这么多。”
王中垒呆立当场。
他甚至不知道电话是什么时候挂断的。
《唐山大地震》首日票房3620万的消息还是他亲自公布的。
两年过去了。
内地的电影市场更大了,票房更高了。
投资更多,阵容更强大的《1942》,
首日票房却比同类型的《唐山大地震》还要低1000万人民币。
这叫他如何能够接受?
他可是当着媒体的面夸下海口,说要冲击8亿的。
这个首日票房怎么看都不像是一部8亿电影该有的成绩。
“晓刚误我啊!”王中垒崩溃大喊。
“真的只有这么多?”
酒店房间,
冯晓刚声音颤抖。
“是的,冯导。”
“行了,我知道了。”
冯晓刚点燃一支烟。
他的思绪和烟雾一样四散开来。
他深知这个首日票房成绩所有人都不满意。
包括他自己。
2600万比起想象中的票房数字,可谓是腰斩。
如果电影后续的票房没有起色。
他跟华艺的合作也就走到尽头了。
《1942》会是他跟华艺合作的最后一部电影。
关键是,
《中环大腕儿》和《1942》的连续失利,
会让他在新东家那里也不好过。
没有了华艺这条退路。
新东家那里又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他冯晓刚可是国内排名前三的大导演。
何时这么狼狈过?
圈内其他关注着《1942》消息的人发出了感慨:
“冯晓刚老了,尚能饭否?”
【《1942》首日票房2600万,能否突破8亿票房预期?】
【《1942》首日2600万,两亿多投资回本压力大!】
【《1942》首日仅2600万,为何落后于《唐山大地震》?】
一觉醒来,
《1942》首日票房只有2600万的消息铺天盖地。
之前吹的有多狠,现在打脸就有多痛。
冯晓刚与王中垒在电话里沟通了一番。
冯晓刚先是忍受了王中垒长达5分钟的抱怨。
接着他要求华艺保证电影在院线的排片。
“中垒,江澈的《泰囧》下个月12号才上映。
这十多天的时间,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
冯晓刚现在有些庆幸,
《1942》与《泰囧》间隔半个月。
要是离得近,
《1942》想靠口碑逆袭的机会都不会有。
至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还没被两人放在眼里。
“我知道了。”王中垒的语气十分不耐烦。
“中垒,我知道你心中有气。
但现在不是斗气的时候。
待会媒体肯定会揪着不放。
咱俩得统一口径,一致对外。”冯晓刚耐着性子,一字一句地说着。
没办法,谁让他这次拉垮了呢!
十分钟后,电话挂断,
冯晓刚冷着脸,带队继续宣传。
“冯导,《1942》票房不及预期,你怎么看?”记者大胆开麦。
冯晓刚拿起话筒,一脸严肃:
“首先我要纠正你一点,没有票房不及预期这个说法。
其次,对于《1942》这类题材的电影,票房需要时间沉淀,不应看首日爆发力。”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冯晓刚就是这样说的。
另一边,
王中垒也被问到了类似的问题。
他是这样回应的:
“没有回本压力巨大这回事!
《1942》是一部具有社会意义的作品,其品牌价值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很重要。
长线放映更能体现影片的市场潜力。”
冯晓刚和王中垒默契地弱化了首日票房的短期数字意义,
转而强调影片的历史价值和长线口碑。
当然,
假如电影的首日票房不是2600万,而是6200万。
两人就不是这种说法了。
王中垒对冯晓刚也不是这个态度了。
“砰砰!”
张康走进了江澈的办公室。
呆了半个小时,
他领命离去。
看着他离开的身影,
江澈嘴角带笑,
心里默默想着:
希望冯晓刚喜欢自己送给他的这份礼物。
下午两点。
张康召开了记者发布会。
似曾相识的一幕让到场的有些记者熟悉不已。
犹记得去年,
也是这样,
然后《后会无期》就提档了。
难道?
张康没有卖关子,他宣布:
《泰囧》将提档到12月5号上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