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俊辉,你总是这么大气。那就这么定好,我却之不恭了!”
挂了电话,顾俊辉回到座位。
这时,林婉清看着他,美眸中眼波流转,充满了崇拜与倾慕。
而李导,则完全是另一副模样。
嘴巴微张,脸上的表情凝固在的震惊中。
虽早知顾俊辉身家不菲,执掌的辉远传媒在京城已是传媒巨擘。
但刚才他接电话时,那句“tvb持股31.4%”“下午高抛2/3赚20%”,还有跟“金老”敲定明报收购的轻描淡写。
这让李导没法将眼前人,与课堂上那个认真听讲的乖乖学生重合。
这分明是能在港股翻云覆雨、一句话就定老牌传媒所属的掌舵人!
顾俊辉见李导僵着脸色、林婉清也眼神发怔,刚好服务员这时端着热菜上桌。
就拿起筷子笑道:“李导,林老师,别愣着了,咱们开吃吧。”
“……”
下午一点开盘前一分钟,香江财经通讯社的后台突然收到一份文件。
正是汇丰银行受辉远传媒委托发布的“自愿性公告”。
文件同步推送至各大行情终端时,标题格外醒目:【辉远传媒持股无线电视达31.4%,拟增持至34.9%,将以香港为据点整合多元传媒资源】。
公告正文除亮明持股比例与增持目标外,还特意补充。
“辉远传媒长期看好香港作为国际传媒枢纽的价值,未来将以香港为拓展海外业务的重要据点与区域总部。
持续整合本港电视台、电影公司、报业等多元传媒领域资源,推动行业协同发展,助力香港传媒产业进一步链接全球市场。”
几乎就在公告完成推送的同时,港股下午开盘的钟声准时敲响。
这份如同王者宣言般的公告,瞬间通过财经通讯社的电波,传遍了整个香江!
公告一出,石破天惊!
整个香港的财经界,随即爆发出巨大的喧嚣!
tvb股价:应声飙升,直接跳空涨了15.1%,从上午收盘的5.53港元一跃至6.36港元以上,买单汹涌而入。
中环各大交易行:交易员们目瞪口呆,旋即疯狂地抓起电话,惊呼声、叫喊声响成一片。
“疯了吧!”
“31.4%!”
“目标34.9%,这是明抢啊!”
“快!重新评估所有传媒股!”
财经媒体:热线电话瞬间被炸爆,所有记者都在疯狂地试图联系辉远和无线的高层。
茶餐厅、写字楼、的士电台:所有市民都在热议。
“哇!辉远传媒真是猛龙过江!”
“看来tvb要变天了!”
“厉害!不到一个月,打完亚视打无线!”
“这次是真·冲冠一怒为红颜啊!”
亚视大楼内:则是一片欢腾,员工与艺人们奔走相告,倍感振奋。
周惠敏和蓝洁英:在艺人休息室看到电视新闻。
周惠敏惊得掩住了嘴,眼中泪光闪烁;蓝洁英则紧盯着屏幕,眼圈发红,紧握的拳头微颤。
《东方日报》社长办公室:电话铃声响个不停,社长对着电话咆哮。
“什么?查清楚没有?
是谁在扫货?!为什么现在才说!”
《苹果日报》大楼:黎姓老板在办公室里焦躁地踱步,心中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
邵氏影业办公室内,邵逸夫看完了整份公告和股价的剧烈反应,脸上的从容早已消失殆尽。
第一反应是先稳固基本盘,拿起电话,第一个打给了李兆基。
“兆基,看到公告了吧?”
“看了,汇丰这次明着帮辉远推公告、接质押盘,以前哪会对别家公司这么上心?
不过,想来也正常!
上月底辉远入主亚视开新闻发布会,除了特首,几个关键部门的头头都去了。
现在对传媒行业的事,港府那边明显受了压力,想协调都难。”
“是啊,来者不善。我们几十年的老朋友,你手上无线的股份,无论如何要帮我守住,别放出一股。”
李兆基爽快答应:“六叔,放心!我们的股份,一定撑你!”
接连几个电话打给郑裕彤等多年盟友,得到的都是类似的、肯定的答复。
这让他心下稍安。
放下电话,先作镇定,带着安抚的意味对方逸华说道。
“阿华,无线那边不用太担心。对方亮出了底牌,目标只是34.9%。
我们只要跟着增持,把持股也从32.48%提到34.9%,大家平起平坐。
就算下午股价涨到八块,最多也就个八九千万。”
方逸华听着,紧张的神色稍缓。
但紧接着,邵逸夫的笑容消失了,声音变得凝重:“真正担心的,是邵氏。
上午邵氏股价异动,我当时只当是板块拖累,现在看,怕是汇丰早帮辉远在底下悄悄吸筹了。
我们完全不知道辉远手上有多少邵氏的股份,10%?
还是……15%?”
方逸华明白了丈夫的担忧,拿起计算器快速计算起来。
过了片刻,带着丝颤抖说道:“六哥……如果我们想把邵氏的持股也增持到安全线(34.9%),按现在的股价算……
最少要立刻准备八个亿!”
“八个亿……”邵逸夫重复了一遍。
方逸华继续说道:“这只是最低费!一旦我们真的进场抢货,股价会变成什么样,
还记得当年包爵士和置地争九龙仓吗?
股价能从二三十块,一路涨到一百多块!那根本不是在买股票,那是在烧钱!
到时候不只是八个亿、十个亿的事,就算是二十亿可能都顶不住!”
方逸华的这番话,尤其是“九龙仓”三个字,重重击中了邵逸夫。
那场惨烈的收购战,是所有香港老一代商人的集体记忆,代表着资本博弈最疯狂、最烧钱的形态。
当年置地为保九龙仓,不惜天价扫货,最终却因资金链承压铩羽而归,成为商界教科书级别的“烧钱败局”。
这场仗的级别,已超出了他能在香港本土解决的范畴。
香港的资本圈要么慑于辉远与汇丰的联手威势,要么自身也受金融危机波及,没人愿意拿出足够资金帮他抗衡。
“阿华,接通新加坡大华银行的黄祖耀先生。”(黄祖耀为大华银行创始人,深耕东南亚金融与地产领域,与邵逸夫有数十年商业交情,亦是东南亚资本圈举足轻重的人物)
电话很快接通,邵逸夫压下心头的焦灼,用熟络的语气先打起了招呼。
“祖耀啊!是我,逸夫!”
电话那头传来黄祖耀沉稳爽朗的笑声:“哈哈,逸夫兄啊,难得你主动打电话过来,遇到麻烦了吗?”
“唉,一言难尽。一家叫辉远传媒的大陆公司,手段狠辣,还有汇丰帮它抬轿,想吞了我邵氏的基业。
我在香港的朋友,现在都是有心无力,只能请你出面了。”
“辉远传媒?大陆的公司?”黄祖耀的语气里多了几分疑惑。
“大陆什么时候出了这么有实力的集团?汇丰居然会帮它?
逸夫兄,你我老友,不说虚的。要对抗汇丰和它背后的力量,你需要多少资金?
最关键的是,风险怎么控制?”
邵逸夫早有准备,立刻抛出早已备好的筹码。
“我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十间戏院和地皮,加上在印尼一间橡胶种植园的股份,市场价起码值三十亿。
我用这些资产做抵押,先借二十亿应急。利息,按市场价算!”
(这些资产全在东南亚,且多是地段优质的不动产,属于黄祖耀看中的资产。)
听到这份实在的抵押清单,其心中的顾虑瞬间消散。
“哈哈哈!逸夫兄,你这就太客气了!我们几十年交情,你遇到麻烦,我怎会坐视不理呢?
20亿港币没问题!
我现在就通知大华香港分行,十亿资金20分钟内先划到你账户应急。
剩下的十亿,两小时内准能备齐,绝对不耽误你护盘!”
邵逸夫悬着心终于落地,“谢谢你,祖耀!这份情我记在心里!”
“小意思。”黄祖耀又补充了一句更让邵逸夫安心的话。
“不只是资金,我会在下午三点,让新加坡这边的媒体放风,表态支持你稳定邵氏股权。
这个声势,造起来,让汇丰知道,你背后有东南亚力量撑着!”
“……”
邵逸夫放下电话,长吁了口气,绷紧的神经稍缓,但眉头却依然紧锁。
黄祖耀答应得太爽快了,爽快得近乎反常。
莫非……他盯上的不只是利息,而是我在东南亚的那些根基?
还是说,大华银行想借无线股权之争,打响它在香港金融界的名号,趁机扩张?(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