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当即拍案而起,大声道:“文优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咱家先去拜访董太后!”
李儒闻言立即点头,确实,只要董卓能够先获得董太后的支持,那么,有了这块敲门砖,获得袁氏支持也并不太难。
说罢,董卓立刻唤来亲信,精心准备了一份厚重的礼物,带着李榷、张济、李儒等一众心腹,浩浩荡荡地前往皇宫。
来到董太后寝宫前,董卓恭敬地让人通报。
不一会儿,一个宫女出来,将董卓几人引入殿内。
董太后端坐在主位上,面色威严,董卓连忙上前行礼,尊敬道:
“拜见太后,太后万福金安。”
董太后端坐在主位上,面色威严,目光缓缓扫过董卓等人,最终定格在董卓身上,不紧不慢地开口道:“董卓,你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董卓连忙再次躬身行礼,语气恭敬且带着几分谄媚:“太后,卓今日前来,一是诚心拜见太后,愿太后万福金安;二是有要事与太后共商,此乃关乎朝堂安稳、皇室兴衰之大事。”
董太后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却并未立刻接话,只是冷冷的看着董卓,等董卓说下去。
董太后还是对董卓有些不满的。
因为,这些时日来,董卓杀了何进,兵马众多在洛阳有些猖狂,但是并没有对她多关心和拜见,这让董太后对董卓有些不满。
若非董卓表达出态度会扶持二皇子刘协为天子,她连董卓的面都不会见。
董卓见董太后没有反应,心中虽有些忐忑,但还是继续笑道:
“太后,如今何进已死,新天子新立,朝堂局势并未安定。卓虽不才,却掌控着一定兵力,愿为太后效犬马之劳。而且,卓听闻太后还有一位公子董重,才德兼备、智勇双全,卓愿全力助董重公子为车骑大将军,与太后、董重公子共同辅佐二皇子刘协坐稳天子之位。如此一来,董重公子也能位极人臣、光耀门楣,二皇子亦能稳坐皇位、开创新局,实乃一举两得啊!”
董太后听到这里,眼中顿时心动了,她并不好过多插手政事,若是能够让董重在朝堂上,那么,她在朝堂上也有话语权了,但很快董太后又恢复了镇定,看着董卓淡淡道:
“董卓,你如此热心助本太后,怕是有所图谋吧?莫不是想借着本太后的名头,在朝堂上为所欲为?”
董卓连忙摆手,脸上堆满笑容:“太后明鉴,卓绝无此意。卓不过是见太后贤明,又心怀天下,想为太后分忧罢了。而且,卓发现,卓与太后竟然是同出一族,本就有血脉亲情,如此,自当相互扶持。”
“血脉亲情?”
坐在主位上的董太后顿时一怔,看向董卓的目光中都多了几分审视,惊疑道:“你倒是说说,汝与本太后有何血脉亲情?”
董卓闻言,赶忙说道:“太后,实不相瞒,卓虽出身西凉,但族中长辈曾言,卓这一支与太后家族早年在西凉时便有渊源。虽历经岁月,联系渐少,但血脉之情从未断绝啊。今日,卓当重拾这份亲情,共同扶持啊,毕竟今日李昭便派遣使者为皇后撑腰怒骂卓了,还有三位宗亲州牧不久便到了洛阳。”
董太后听后,沉默片刻,心中思绪万千,这一刻她哪里还不知道,董卓哪里和她有什么血缘亲情,只不过是想要借她的势,来应对李昭、刘焉这些外臣而已。
董太后也深知如今朝堂局势复杂,自己虽为太后,却因何进的怒斥蕃后不得参政,一直难以真正参与政事。如今董卓主动示好,还提出如此诱人的条件,若能借助董卓的力量,确实可以实现自己的影响力,而且董卓认亲,若能将其控制在自己阵营,也可为董家势力增添砝码。
董太后如此想着,面色顿时舒展了,笑了出来,笑道:“本太后竟不知汝董卓竟与董氏有血缘亲情,如此更是亲上加亲了。”
“本太后就认了你这个子侄,钟颖,说吧,如此热心助本太后,怕是不仅有亲情,还是有所图谋吧?”
董卓见董太后笑了,当即大喜,也不迟疑对董太后拱手道:
“子侄确实有个不情之请,卓听闻杨太尉年老体弱,恐不能胜任太尉之职,卓一心为国,愿担此重任,更好地为太后、为朝廷效力!”
董太后听闻董卓此言,微微眯起双眼,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不紧不慢地开口道:
“董卓,这太尉之位可不是随意能予的。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皆盯着这重要职位,你若想坐上此位,得拿出让本太后和满朝文武都信服的本事来。”
董卓连忙躬身,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说道:
“太后放心,卓定当竭尽全力,卓会尽快获取袁司空、袁司徒等三公九卿支持。”
董太后闻言有些惊讶看着董卓,惊声道:
“获得袁司空、袁司徒等三公九卿支持?钟颖啊,若你真的能够获得袁司空他们支持,那本太后便真把这个太尉给你!”
董太后确实有些惊讶了,朝堂上袁氏若是倒向他们,那么,这对董氏的助力就大了。
董卓听着董太后竟然如此许诺,心中惊喜不已,看了一旁李儒一眼,见李儒给自己点头了示意。
董卓倒也不迟疑,把想趁这一次机会把刘虞软禁于朝堂的想法告诉董太后。
“启禀太后,李昭心向皇后,不惜呵斥卓,无疑是心向大皇子的,而刘焉、刘繇、刘虞等汉室宗亲州牧也是想要立长不立幼,因此,这一次他们势必恢复大皇子为新的天子,这些州牧势力太强了,卓以为………”
寝宫内,董太后听到李昭、刘焉等人皆支持大皇子刘辩,而不支持二皇子,顿时气的胸膛剧烈起伏,当听到董卓想要趁着这一次机会软禁刘虞,把刘虞的豫州牧拿下来,作为拉拢袁氏的条件,董太后终于明白了董卓有什么底气获得袁氏支持了。
董太后一番沉吟后,深吸一口气,很快看向董卓道:
“刘豫州年岁也不小了,并且在宗亲中威望颇大,如今朝局不稳,留其在朝堂倒也合适。”
董太后并没有说太多,但是话中意思无疑是表明了态度。
董卓心中惊喜,当即对董太后感谢,同时也请辞了。
董卓离开后,董太后心中也是不平静,不过,董太后并不后悔要留下刘虞,去获得袁氏支持,在立长不立幼的祖制下,刘协想要坐稳天子之位并不容易,侄子董重若为车骑大将军,并获得董卓以及袁氏支持便颇为关键了。
董卓拜访完董太后后,又深夜拜访袁氏,当天夜幕下,满身酒气的董卓被袁逢亲自送出了府门,显然是相谈甚欢。
洛阳城的大街小巷、酒肆茶馆中,很快就流传起各种关于皇后的谣言。
一些自称知情者的百姓在街头巷尾窃窃私语,说皇后当年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狠心毒杀了生下二皇子刘协的王美人以及这一次不惜为了翻盘杀了天子。
这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城中蔓延开来。
“你们听说了吗?那皇后心肠歹毒得很呐,为了不让王美人的儿子威胁到大皇子的地位,竟然下毒害死了王美人。”一个身穿布衣的汉子在酒馆里神秘兮兮地说道。
旁边的人立刻围了过来,纷纷露出惊讶的神情。
“竟有此事?这是真的吗?皇后如此也太狠毒了吧?皇后如此一个美人,有如此狠的心,你不要胡言!”
“可不是嘛,你还别不信。而且我还听说啊,皇后得知先皇要因为没有挡住救活军,要罢黜大将军何进,就慌了神,赶紧给大将军传信,让他带兵清君侧,扶持大皇子为太子,妄图谋夺江山呢,听说这先皇便是因此不明不白驾崩咯!”另一个年轻人也跟着附和道。
一时间,洛阳城各大街小巷中百姓对皇后的印象急转直下,纷纷指责皇后的恶行。
一些得知皇后毒杀王美人这件事的世家子弟也是下场佐证,大量关于皇后不利的言论,在董卓派人故意引导话题下,愈演愈烈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