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李昭温暖北方,尽收幽 并四百余万百姓之心,(上)
当天,议事结束后,李昭便与武睿侯府的妻儿们团圆了一番。
屋外冰天雪地,雪纷飞,寒意瘆人。
但是武睿侯府大厅内却温暖恍若夏天。
却是大厅内有“暖阁”设计,通过地下通道引入烟火,形成类似后世“地暖”的系统。
再加上室内放置精工铸造的大铜炭炉,使用的上等木炭燃烧,热量足且少烟。
让整个大厅内暖烘烘一片。
刘慕、卞夫人、荀采、冯馨儿、杜夫人、莉娅娜等女携着小李婵、小李麟、小李磐以及小秦朗等一大家子聚集,好不热闹。
李昭看着特意让人打造的铁质火锅器具,一家人围炉一起吃火锅场景,却是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
在东汉时期,确实能够吃火锅了,本来东汉便实现“涮煮”饮食,而调料以盐、姜、葱、茱萸、豆酱等为主,其实具备了火锅调味的基础。
胡椒虽主要在唐代普及,但汉代可能已有少量传入,并不难搞到。
虽然与现代火锅的丰富调料相比仍有差异,但东汉时期的饮食已为火锅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贵族有更多的财力与条件享受多样化的调味体验,李昭的一番指导,类似于后世火锅涮羊肉就安排上了,让刘慕、荀采、冯馨儿吃的欲罢不能,直呼能在如此寒冷的冬天,能吃上如此令身体温暖、美味的佳肴,实乃幸福之事。
“今年并州的冬天确实相比去年时更加寒冷了,能在冬天如此温暖,如此幸福,在以前,奴家简直不敢相信!”
大着肚子的杜夫人,擦了擦脑袋上渗出的香汗,满脸笑容的说道。
大半年时间过去了,几乎同时怀孕的杜夫人、卞夫人两女,肚子都高高隆起,这次李昭回来,便明白杜夫人、卞夫人两女不久后怕是就要生了,他又要多两个子女了。
这是让李昭开心的事情。毕竟他现在如今仅有二子一女,相比于历史上的曹操,那还是远远不如。
“夫人,你说什么?今年的天气比去年还寒冷?”
正夹着一片涮羊肉往嘴里送的李昭,听着杜夫人的话,不由动作一顿眉头微皱对杜夫人问道。
杜夫人闻听李昭追问,倒也是没有多想,解释道:
“侯爷,今年天气确实比去年还要寒冷一些,现在是下雪还好,最冷的时候是化雪的时候,一整天身体都会是冰冷的,非常难受。”
杜夫人柔声对李昭说道。
李昭听着杜夫人的话,眉头皱的更紧了,道:“如此岂不是说,并州的百姓,更加难熬了?”
杜夫人听着李昭的话,点头柔声叹道:
“是呀,每年的冬天都是百姓最难熬的时候。”
李昭闻言,这一下倒是有些吃不安稳火锅了。
大厅内温暖如春,加上火锅,那真是夏天也不过如此,不过,李昭却是想到了太原郡、上党郡以及救活军百姓五郡,云中、定襄两郡军屯兵,如今并州一两百万的军民百姓了。
东汉末年,应该是处于小冰河时期,冬天无疑正是极其严寒的时期。
并州大致包括今山西、陕西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地处北方农牧交界带,冬季寒冷干燥,平均气温低于0c,常有暴风雪。
根据《后汉书·五行志》中记载东汉中后期“寒多温少”,气候偏冷,加剧了冬季生存压力。
相比于大汉的贵族可穿丝绸、皮毛(如狐裘、羊皮),可以使用类似于后世的地暖一般的暖阁,可以使用上好品质的木炭铜炉取暖。
东汉的百姓主要依靠麻、葛布料,填充芦、柳絮或旧絮,保暖性极差。
李昭想到《盐铁论》提到“衣若悬鹑”,形容百姓衣衫褴褛,难以御寒。
贫困家庭中,老人和儿童常无完整冬衣,“父子同衣”的现象并不罕见。
百姓倒是可以靠砍柴、收集秸秆烧火取暖,但并州植被因农牧矛盾和战争破坏逐渐减少,燃料获取困难,以致百姓“伐薪卖钱,根本不足以御寒”。
草原边缘百姓倒是可以用牛羊粪便作燃料(类似“粪火”),但气味刺鼻、热量低,仅能维持基本温度。
可想处于小冰河时期的北方百姓,在没有衣只有麻衣,缺少炭火取暖情况下,是如何抵挡这冬天的严寒的。
如此想着,李昭接下来吃火锅都有心事了,以前他是一个羽林郎、一个普通人时,他管不了那么多,但是,如今他是大汉骠骑大将军,并州牧,同时李氏兼具幽州、并州二州,两州百姓怕是有四五百万人口,冬天哪怕死上五十分之一,那都是十万人啊。
不提其他,人口在东汉时期也是难得的战略资源。
这可都是李氏的战略资源啊!
“夫君可是在担忧并州百姓?”
一旁刘慕看出李昭心思,不由出声道。
“不错,并州本就是苦寒之地,再加上今年天气格外严寒,不知道会死多少人,本侯身为并州牧,岂能不忧虑!”李昭倒是也没有遮掩。
“唉,百姓贫困,少衣短食,冬天最难挨过,怕是朝廷都没有办法!”刘慕叹息道。
李昭听着刘慕的话,倒是没有说话,朝廷没有办法,其实并不代表他没有办法。
李昭有心事,吃完火锅,便又让人把贾诩、李伟、李智、荀彧、甄逸等人叫过来了。
贾诩等人匆匆赶来时,武睿侯府的铜漏已滴过三更。
李昭负手立在暖阁窗前,望着院中积雪映着灯笼的昏黄,忽听得檐角冰棱猛地坠地碎裂声,恍若万千百姓牙齿打颤的声响。
“侯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