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朕才是宋世祖 > 第169章 杀钟相杨幺,定赵构谋反

第169章 杀钟相杨幺,定赵构谋反

<div style=“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gap: 30px; align-items: flex-start;“>

<div id=“pf-15812-1-pc“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div id=“ad-second-slot-pc“>

韩世忠抓获了钟相,向赵子称献俘。

钟相被抓后,杨幺退守长沙,负隅顽抗。

一个月之内,长沙城也被宋军首次投入攻城战的青铜炮轰开城门。杨幺在负隅顽抗中,被刘光世所部乱刀斩杀。

彻底歼灭钟相杨幺的最后阶段,赵子称还上书奏请,希望将大元帅幕府和皇兄的行在,临时挪到鄂州,以便下一步继续北上、收复汴京。

赵桓接到奏请后,当然是立刻答应,当时他刚刚抵达镇江没多久,才安稳下来调养好身体。于是岳飞就带着嫡系部队,沿长江逆流而上,护送圣驾和百官从镇江迁往鄂州。

赵桓抵达之日,赵子称亲自在码头迎接,这俩远房堂兄弟才算是重逢,只是两人的身份,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差异。

赵桓已经彻底死心了,因为他回到镇江后,不但发现岳飞只听命于赵子称,连镇江那些群臣,如张叔夜、朱胜非、胡直孺,也都是只对赵子称唯命是从。

赵桓要是想下一些违背赵子称意思的旨意,那简直就是找死了。

张叔夜朱胜非胡直孺也不傻,大元帅连指挥岳飞奔袭四千里、海陆转换两轮偷袭上京的泼天神功都做得出来。

这功劳,便是太祖皇帝都做不到!

天下还有谁人敢不服!

扫平六合,席卷八荒,神文圣武,再造华夏,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

张叔夜他们内心都已经想明白了,监国大元帅肯迎回二圣,已经是至忠至孝至仁至义至信,半点道义瑕疵都不存在。

官家还是坐等大元帅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宋室、还于旧都,然后禅位给弟弟吧。

……

“臣弟无能,当初救援东京不及,致使皇兄圣教凌迟,身受汙辱,四海之内,否而未泰,臣弟之罪也。

自去岁社稷崩摧以来,群寮见逼,迫臣以义。臣弟退惟金贼不枭,国难未已,宗庙已倾,社稷已堕。若应权通变,以恢复华夏,再造神州,虽赴水火,所不得辞。

故而勉为其难,受监国之位、称天下兵马大元帅。受任以来,夙夜忧虑,恐名不副实,德不配位。

所幸天佑华夏,令臣弟受任以来,期年之内:

先破完颜宗弼、完颜宗磐于徐淮;

又亲率将士,反攻燕云;

又派遣偏师、奔袭四千里破金人上京,迎回太上皇与陛下;

又亲率将士,攻灭摩尼巨贼钟相杨幺、复平湖广。

有此四功,聊以告慰,忝居天下兵马大元帅之位,不至惶恐!”

在鄂州城外的码头上,赵子称一身血红的雕翎筋圈甲,那甲胄上的海东青羽管也不知反复浸润了多少遍匈奴血,哪怕反复清洗,都盘得血亮包浆了,灼灼有血光反光。

他腰悬宝剑,头戴皇帝亲征才能戴的凤翅金冠,纯金的头盔正前方还镶了一块鸽子蛋大小的鸽血红宝石。对着皇兄赵桓沉稳拱手,姿态如渊渟岳峙,一派帝皇气象。

他对皇兄侃侃而谈,言辞滴水不漏。虽然从字面上看,是请求皇兄宽恕他在天子被俘期间的一切随机应变、见机行事。

但实际上正常人都能看得出来,赵子称为了自辩而自述的功绩,全都硬得不能再硬。

说难听点儿,就算他不姓赵,有这样救天下的功劳,都配得上争一争这个天下了。何况他本来就是正儿八经的亲王。

赵桓其实一开始就想承认“你说得都对”,但偏偏他还不敢插话打断,只能是耐心听赵子称全部说完,才连忙表态:

“贤弟让大宋江山、汉人衣冠幽而复明。重塑华夏,再造神州,如此弥天极地神功,旷古难有其比。天下唯有德者居之,今我大宋残存之德运,岂非应于贤弟……”

还好,赵子称很给面子,没等赵桓说完,立刻谦虚,表示“故都未复,何谈应运”,也算是给了赵桓一个台阶下。

赵桓便没有再说,但随行的满朝文武都看在眼里,听在耳中,知道官家和监国殿下已经达成了共识:

还没收复汴京,那就不算“顺天应运”。

哪天收复了汴京,就“顺天应运”了。

赵桓偷眼看了一下两边的文武,没有人对这个说法表示质疑,甚至都没人跳出来,他也就知道自己的命运了。

一个曾经牵羊当过阶下囚的,还能如何?到时候找个道观清修安享晚年吧。

事实上,“迎回二圣”可能导致的将来“夺门”风险,并没有绝大多数世人想象的那么大。

原本历史上的赵构之所以对“迎回二圣”那么恐惧,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赵构自己绝后了,失去生育能力了。如果让赵桓回来,赵桓却还有生育能力,将来又生出儿子。那就算赵构生前权位没问题,他死后赵桓的后人继位了,赵构的历史评价也难免被泼更多脏水,不得好死。

退一万步讲,就算不提宋朝时的赵桓、赵构兄弟。而以后来明朝堡宗、代宗的情况类比,别看堡宗最后“夺门之变”夺回皇位、还传位给了他自己那一系的子孙,但那并不是说“太上皇”这个身份就有多大的号召力,或者说当时明朝的大臣有多怀念堡宗那种废物。

主要是明代宗朱祁钰唯一的儿子死了,也没生出别的儿子,所以当时的大臣都觉得代宗死后皇位注定要回到堡宗一系,那还不如早点烧堡宗这个冷灶,免得将来被清算。

如果朱祁钰有儿子活得好好的,他才不会被政变夺权,他好歹也是守住了北京城,于社稷有大功的。

赵构和朱祁钰面对的风险都是一样的,他们唯一恐惧的原因就是唯一的亲生儿子死了然后又生不出来了。

但凡有个儿子,赵构都不用杀岳飞阻迎二圣,朱祁钰都不用被夺门。

现代人或许觉得没儿子只是屁大的事儿,但对于古代从兄弟手中接过皇位的皇帝们而言,没儿子就等于天都塌了。

而赵子称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他可以大大方方把赵桓放在身边。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有泼天大功,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早在宣和六年初就有了一个健康的儿子,他的嫡长子现在已经虚岁五岁了。

中间因为守孝,一直到宣和七年,他都没法再生孩子,就算私下里跟妻妾有些什么,也都要避开危险的日子,以免落人把柄。后来他的妻子还被作为人质,在汴京住了一段时间,直到靖康之变前突围出来,才跟赵子称会合。

再算上战乱奔波夫妻不能相聚,等赵子称再次能让妻妾受孕,已经是靖康二年初的事情了,后面还要刨掉在外面亲征的日子。

所以至今为止,赵子称已经生下来活下来的孩子,依然是一子二女,但数字这么少是事出有因的,满朝文武都不会担心监国殿下的身体状态。最近,赵子称又有妾侍怀上了,应该是他这次来亲征之前下的种,这让群臣更加放心。

以后只要赵子称保持多纳妾侍,甚至妃嫔,天下人心就不会散。虽然赵子称自己知道,历史上自己唯一的儿子身体很好命很硬,但旁人不知道,再上个保险,才好更稳人心。

赵子称不是为了他自己在好色,而是为了防止将来华夏再发生残害忠良的悲剧,怕文官集团和武将集团不得不在“当前利益”和“未来清算”之间做出权衡抉择。

从兄弟手中接过皇位的皇帝,必须儿子多,让天下人确定地知道这一脉绝无可能绝种,才能让天下文武的现世利益和未来利益统一在一起。

……

赵子称把赵桓隆重地引到鄂州城内的临时行在安顿好,把接驾的礼数尽周全,随后兄弟俩就开始讨论正事。

赵子称奏请赵桓下了几道旨意。

第一道是授权刘光世、韩世忠、林冲、鲁达乘胜追击,以刚刚平灭钟相的那部分宋军,继续南下,攻灭五岭和粤北地区的巨寇曹成。

第二道旨意,是宣布赦免曹成身边那些肯幡然悔悟、弃暗投明的部将们。

第三道旨意,则是进一步重申赵构就是反贼,并授权赵子称今年之内、择机北伐,先收复汉北、襄阳、南阳等地,以图最终收复汴京。

同时,也宣布赦免襄阳、南阳和河南其余各地之前因为一时不察、站错队的汉人文武,只要重新认准朝廷,并且为朝廷恢复立功,就可以既往不咎。

旨意下发之后,赵桓一开始还担心会不会过于操切、军事计划做得太激进太仓促,有穷兵黩武之嫌。

但赵子称却安慰皇帝,说有了皇帝天威加持,加上朝廷军势远非昔比,那些墙头草必然会出现连环崩盘倒戈之势。

打仗说到底打的就是一个认知,尤其是汉人内战,如果天下人都觉得某一方会赢,另一方很快就会士气崩溃投降,哪里有多少非得死战到底的。

而赵子称的判断也果然没错,刘光世、韩世忠等人带着一支偏师南下之后,虽然两广的曹成仍然有号称二十万人马,但其实都是乌合之众。

大批部将听说皇帝都被迎回来了、赵子称还把金人的老巢端了、几个月内彻底灭干净钟相,这些人哪里还有心思跟着曹成干?

衡州、韶州等地的曹成部叛军,几乎是一触即溃,两地守将分别投降了刘光世、韩世忠,而且立刻就转身帮忙带路,领着朝廷平叛大军去打曹成。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华娱之摄影系大导 让你当德鲁伊,你加入魔门? 秘诡世界:我靠谎言成神 共生面板,我在修仙界种田长生 练气千年,方知是封神! 人在斗破,预支成帝 没人比我更懂重生 刚出人皇幡,我就成了旧日之主 西游:从金兜山开始修炼 谍战:红色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