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大宋,朕一直听闻其名号。”
“虽知这个王朝不算强大,但想来能占据中原大部分土地,也绝非平庸之辈。”
“可这宋徽宗、宋钦宗,还有他们手下那一群乱臣贼子!”
“真让朕无语至极!”
“怪不得天幕一开始展示的地图上,大宋会在巅峰时期突然灭亡。”
“有这样的皇帝,哪怕国力再强盛,也无济于事!”
“遇到真正的敌人,就只有投降亡国的下场。”
……
天幕继续。
【金人终于走了。】
【太上皇宋徽宗听闻金兵退去。】
【立刻风风火火地返回汴京,一边忙着夺权力,一边对宋钦宗冷嘲热讽:】
【“我儿怎如此怯懦?为何不乘胜追击?”】
【这般颠倒黑白的指责,也是没谁了。】
【然而,第一次汴京攻防战刚落幕,北宋君臣便迫不及待地犯下第三个致命错误。】
【驱逐李纲。】
【守城期间,李纲以一己之力撑起危局,连求和派都不得不将他视作救命稻草。】
【可金兵一退,这些人立刻翻脸,轻蔑地将李纲视为“新晋小官”。】
【全然忘了他曾力挽狂澜的功绩。】
【更要命的是,李纲联合主战派官员上书,痛陈国耻,呼吁整顿军备、北伐收复失地。】
【并直言要铲除朝中奸党。】
【这话犹如利刃,狠狠刺中了蔡京、童贯、高俅等六贼权臣的要害。】
【在奸党的构陷下,李纲先是被排挤出朝堂。】
【继而一贬再贬,从京城一路被赶到重庆,若时间允许,恐怕真要被流放到天涯海角。】
【命运的倒计时,在北宋君臣的昏聩中悄然加速。】
【同年八月,金军卷土重来,誓要弥补上次没抢够的遗憾。】
【第二次汴京攻防战的局势。】
【就与上次截然不同了。】
【金军此次东西两路大军会师汴京。】
【军容鼎盛,准备充分。】
【还分兵把守各路关隘,阻挡北宋各地方援军,尤其卡住潼关挡住宋朝西军。】
【两路金军,毫不费力直指北宋心脏。】
【反观北宋,却是江河日下。】
【三次支援太原,军令如儿戏,最终葫芦娃救爷爷,白送20万机动大军。】
【能依靠的李纲,之前先被强行命令支援太原,然后被贬。】
【城内只剩求和派的庸碌之辈,毫无御敌之策。】
【上次全国各地援军,满怀热血赶来勤王,群贤毕至。】
【却目睹朝廷屈膝求和、割地赔款,士气被彻底浇灭。】
【事后也没得到嘉奖和补给。】
【此番再无动力奔赴战场。】
【更雪上加霜的是,城内粮草因上次围城消耗巨大,已捉襟见肘。】
【那么这一次没有李纲,谁来主持大局呢?】
【宋钦宗自己。】
弹幕:
《丸辣!钦宗守城?》
《宋朝于谦被撵走了,接下来金人舒服咯。》
《于谦直呼内行!》
《真是两个抽象皇帝。》
《宋钦宗居然还有这胆子?我倒是没想到。》
《没办法,被宋徽宗甩锅了。》
《冷知识,就连钦宗这种水平的,都能守住汴京城,足以证明北宋亡的多离谱。》
《金人也真不要脸,和谈了又回来。》
《弱国无外交,看看现在的国际局势,还不懂吗?》
《主要因为宋朝答应割让的太原、中山、河间压根没给,金国认为宋朝人不守信。》
《北宋对不起太原啊。》
《宋朝皇帝下旨让他们投降,但当地军民不愿投降,所以宋钦宗又取消了这命令,让他们继续守。》
《太原最终还是沦陷了,小种经略相公殉国。》
《真实原因是金看清了宋朝,重整军备,准备好了又来搜刮。》
《这么弱的肥羊,换我我也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