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 第868章 朝廷为何收粮食布匹,而不是收钱?

第868章 朝廷为何收粮食布匹,而不是收钱?

新的天幕出现。

一个虚拟主播皮套人,指着虚拟黑板侃侃而谈说道:

【常有网友好奇:为何古代朝廷征税时多青睐粮食、布匹等实物,而非真金白银铜钱?】

【直接收钱不是更方便吗?】

【答案的关键,在于实物税与货币税对朝廷和百姓的利弊权衡。】

【先说说老祖宗们为啥喜欢收粮食当税。】

【您想啊,古代老百姓九成九都是种地的,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手里除了粮食布匹,基本见不着现钱。】

【要是朝廷张嘴就要钱,老百姓咋办?】

【只能把刚收的粮食、刚织的布拉到集市上卖,换成铜钱交差。】

【可这市面上突然多出这么多粮食布匹,供大于求啊家人们!】

【就跟咱现在直播间搞促销似的,东西一多就得降价。】

【粮价布价就跟坐滑梯似的往下掉。】

【您想啊,本来一亩地收100斤粮,税赋要200文钱,现在粮价跌了一半。】

【就得卖200斤才能凑够税钱。】

【相当于赋税翻了一倍,搁谁谁不心疼?】

【这儿得举个真实例子——唐朝的两税法。】

【唐德宗那会子,朝廷觉得收粮食太麻烦,干脆改成一年收两次税钱。】

【刚开始还行。】

【后来老百姓就发现不对劲了。】

【原来一匹绢能卖4000文,一斗米200文。】

【现在直接跌到800文和50文。】

【直接打骨折!】

【税钱数额没变,但老百姓得卖四五倍的东西才能凑够。】

【相当于赋税翻了四五倍。】

【你说这谁受得了?】

【家里粮食布匹卖光了,只能逃荒要饭,成了流民。】

【从朝廷角度看,收钱确实省事。】

【以前收粮食,得派专人运到粮仓,路上晒的晒、霉的霉,损耗大得很。】

【现在收了钱,想买啥直接找商人买。】

【而且物价还便宜了,买的说不定更多!】

天幕外。

秦朝。

嬴政看到这里,心中也在思考和比较。

但嬴政没有直接说话,而是问李斯道:

“李斯,你看一下这后世唐朝的两税法和我大秦的赋税制度相比,有何优劣之处?”

虽然是临时抽问,但这可是李斯的强项。

只见李斯跪地,稍微一思索便答道:

“启禀陛下。”

“我大秦以农立国,民耕于野,粟帛即赋税,无中间折换之苦。”

“两税法逼民卖粮换钱,若逢丰年谷贱,卖十石仅够一石之税。”

“若遇灾年,百姓需借高利贷充税,轻则卖田,重则为奴。”

“此乃用商税之术,夺农桑之利,与大秦重农抑商之旨背道而驰。”

“后世唐朝舍本逐末,用两税法早晚闹饥荒、出叛乱!”

“实在是远不如我大秦的赋税制度。”

嬴政听了李斯的答复,十分满意,也继续的看着天幕。

而果然天幕也开始讲两税法的弊端了。

天幕:

【朝廷直接收钱,短期看挺划算。】

【但也只是短期,短视行为。】

【朝廷给每个县定死了税收任务。】

【比如“今年必须收够10万贯”。】

【可老百姓都跑了,税从哪儿来?】

【只能往剩下的人头上摊,本来交100文的变成200文。】

【剩下的老百姓也跟着跑。】

【最后彻底玩不转了,两税法名存实亡。】

【所以唐宋元这些朝代,虽说也收点钱,但主要还是靠粮食布匹撑着,货币税就是个配角。】

【那为啥到了明清,突然就能“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全改成收钱了呢?】

【关键在于货币总量变了。】

【明朝以前主要用铜钱。】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仙道巨擘:从破落宗门开始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病娇小师弟今天又在钓我 吞噬星空之虫群主宰 从小道士肝到玄门真君 大司农 奥特:一腔热血鸣不平! 玩家请自重,这个位面真的会破碎 遮天:娶妻变强,凡体镇世间 人在须弥:我有词条修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