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御前会议,荣府抄家
贾赦纵奴行凶、酿成贾蔷毙命一案,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共同严加议罪。此类案件,程序原本繁复冗长,牵涉甚广,然因是泰顺帝亲自关注的钦命要案,自是雷厉风行,不敢延误。
自五月二十二日,圣旨下达,將贾赦革去爵位,锁拿问罪,不过短短五日工夫,至五月二十七,三法司便已將案中原委、涉事人等的供词、证物並勘验结果等,一一审理得水落石出,明明白白,写成详尽奏本,呈报至御前。
奏本中所载之事,远不止於推搡贾蔷致死一节。竟將贾赦如何早已覬覦贾家长房那偌大家產,如何几次三番威逼寡居的侄媳尤氏,迫其交出家財,乃至尤氏自贾珍、贾蓉亡故后,如何常拿贾家长房家私財物给自己娘家等情,皆查证得清清楚楚,记录在案。
贾赦身陷囹圄,面对三法司威严会审,为求脱罪,丧心病狂,口不择言。
他不仅將罪责推諉於行凶的豪奴,更极力攀咬尤氏与贾蔷,声称自贾珍父子死后,近一年来,尤氏陆陆续续將不少贾家长房的家私財物挪回了娘家尤家;而贾蔷行为荒唐,斗鸡走狗,眠宿柳,在外头胡作非为,银子得如同流水一般。
他自称是眼见祖宗辛苦积攒下的家业被尤氏与贾蔷联手糟蹋,痛心疾首之下,方才欲將贾家长房家业收回荣国府保管。
三法司经多方查证、严讯相关人证,查明尤氏、贾蔷虽非贾赦所诬那般不堪,但尤氏確是常將贾家长房家私財物给娘家,贾蔷也確是喜欢斗鸡走狗,眠宿柳。
贾赦这番攀咬,於己之罪责无减,反倒將尤氏、贾蔷並贾家长房拖入这浑水之中,可谓损人不利己!
三法司依据查明的罪状,又谨记泰顺帝“严加议罪”的旨意,最终擬定的惩处建议竟是:首犯贾赦及其嫡子贾璉,皆判流放之刑,家產抄没充公;那动手推搡致贾蔷毙命的豪奴,秋后处斩;而这“家產充公”一项,竟不仅限於贾赦、贾璉,更波及整个荣国府!
缘由是,贾赦、贾政虽已分房,却並未析產分家。按大庆律例,荣国府的家產,名义上仍属一体,贾赦作为荣国府长房兼袭爵人,犯罪造成钦案,其罪责可波及整个荣国府,故三法司建议將整个荣国府的財產一併查抄充公。
此外,三法司还建议將贾家长房家產一併查抄充公,理由是:尤氏“不守妇道,侵吞家產”,贾蔷“破败家门”,二人管理家產不善,致生事端,为绝后患、清乱源。
泰顺帝於澹寧居暖阁御案之上,细细览罢这份沉甸甸的奏本,见其中条分缕析,建议严苛,不由陷入了犹豫。
他顾及到了袁易,毕竟元春是袁易的夫人,也需权衡朝野议论。
思忖再三,泰顺帝终是未能即刻硃批,而是將奏本暂搁一旁,决定留待明日清晨的御前会议上,与几位重要的王公大臣一同商议此事,再行定夺。
这份关乎赫赫扬扬近百年的荣国府命运的奏本,便在短暂的沉寂中,等待著最终的裁决。
一股暴雨欲来的压抑气息,仿佛已笼罩在神京的上空……
……
……
翌日,五月二十八。
卯牌时分,畅春园澹寧居內,泰顺帝如常召见几位重要的王公大臣,举行小规模的御前会议。
与议者不过数人,皆是当今朝中真正掌权的枢要人物。
包括了忠怡亲王袁祥、大学士兼南书房行走傅齐、户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兼南书房行走汪廷玉,以及新近因太上皇景寧帝加恩而身兼吏部尚书、京营节度使两大要职的鲁科多。
鲁科多因新添的吏部天官之衔,得以躋身此等核心密议,其圣眷之隆,可见一斑,確是位极人臣、权倾朝野。
君臣几人先议了好几件紧要国事,或关乎边陲粮餉,或涉及漕运河道,皆一一有了章程。
殿內气氛肃穆而专注。
此刻,泰顺帝將手中一份奏摺轻轻放下,目光扫过眼前几位王公大臣,缓声道:“接下来的事,朕想与诸位议一议——该如何处置荣国府的贾赦?”
语毕,他將三法司联衔呈报的关於贾赦一案的审理结果奏本,先递与了身旁的忠怡亲王袁祥。袁祥躬身接过,凝神细览。其余几人皆屏息静候。隨即,奏本在傅齐、汪廷玉、鲁科多等人手中依次传阅了一遍。
待眾人皆已看过,殿內却陷入一片短暂的沉寂。
几位位极人臣的王公大臣,竟都沉吟不语,无人率先开口。
此案案情虽不算很复杂,其牵涉却非比寻常。
荣国府虽近年式微,但毕竟是开国国公府邸,赫赫扬扬已近百年,更曾深受景寧帝的眷顾庇护。
尤为紧要者,现今荣国府出阁的大姑娘贾元春,正是新近归宗、圣眷正浓的皇四子袁易之郡公夫人。这层姻亲关係,使得如何处置贾赦此案、处置到何种程度,愈发微妙。
泰顺帝见眾人皆缄口不言,便点名问道:“老十三,你且先说,此事如何看待?”
忠怡亲王袁祥略一沉吟,恭声道:“回圣上。臣弟以为,三法司所议,贾赦判流放之刑,其家產抄没充公;那名动手推搡致贾蔷毙命的豪奴,秋后处斩。此二者,皆依律合理,並无不当。”
他话锋一转,续道:“然则,贾赦之嫡子贾璉,在此案中判其同遭流放,似嫌过重,臣弟以为,將其家產充公以示惩戒即可,人不必流放。再者……”
他稍稍停顿,似在斟酌措辞:“再者,將整个荣国府未分家之產业一概抄没充公,牵涉过广,恐引发物议。此外,贾家长房尤氏,虽確有拿家財给娘家之行径,贾蔷虽確有败家之行径,然情节皆非十分恶劣,將贾家长房家產一併充公,似亦过於严苛了。”
泰顺帝听罢,不置可否,目光转向傅齐与汪廷玉:“你二人之意如何?”
傅齐与汪廷玉皆是老成持重之人,深知此事敏感,互视一眼,由傅齐率先开口,语气谨慎:“臣愚见,忠怡亲王所虑,颇为周全。贾璉流放之事,荣国府及贾家长房家產尽数充公之事,確可再斟酌。”
汪廷玉亦附和道:“臣附议。律法虽严,然亦需体察实情,顾及功勋。”
泰顺帝最后將目光投向一直沉默的鲁科多:“鲁科多,你呢?”
鲁科多忙躬身道:“回圣上。三法司依律议罪,自有其道理;忠怡亲王体恤勛旧、顾虑周全,亦是一片公心。臣……臣愚钝,一时难以决断,伏乞圣心独断。”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儼然是又將皮球踢回给了泰顺帝。
泰顺帝听了几人意见,尤其是忠怡亲王之言,心中已然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