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纸牌屋(下)
任何一场政治谈话都有其目的性,代表团早已将委员长的意思提交给了罗斯福。
增加贷款金额,增加矿物抵押贷款,加大武器采购,双方互派军事顾问,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扩充飞虎队规模。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劝说罗斯福牵头,组建反法西斯同盟。
让你做大哥,带我们干他丫的!
憋屈吗?
是的!
无奈吗?
是的!
有没有其他办法?
没有!
站在后世人的视角来看,很难想象这时候的重庆政府与委员长到底有多煎熬。
若不是沈复兴去岁硬是扛着罗卓英等人在云南搞小动作,在日寇的三面合围之下守住了河内,并在寒冬腊月里从千里之外将粮食运到重庆,恐怕日寇还没打进来,粮荒就要先爆发了。
别说滇越铁路现在一天挨着三到四顿轰炸,数万护路百姓在没有任何酬劳的情况下,用他们的血汗守护着祖国的大动脉!
抗战一定会胜利吗?
不,他们并不清楚。
他们只知道,用力地活过今天,活过每一个当下。
他们希望每天早上醒来,屋顶没有漏雨,大风没有刮走田里的庄稼,藏起来的米缸里面还有余粮,家人.没有生病。
什么抗战胜利?
他们真的不清楚,若是今天村里来了官差,穷苦人家的男丁们离开后,那些士绅地主就要变着法的下乡盘剥,哄骗、勒索。
直到榨干最后一滴骨髓,他们才会善罢甘休。
那种农村穷苦百姓,从小与生俱来的恨意,用罄竹难书来形容都不为过。
所以,在抗日大背景之下的黎明百姓们,头顶的天空依旧是黑色的。
而在重庆的高层们,同样看不见抗战胜利的前景。
那如同岳飞般天天叫嚷着要北伐,踏破山海关的沈复兴,不也是止步邯郸,望石家庄兴叹。
从民国26年打到民国30年,整整四年了,国家已经精疲力竭,捉襟见肘,心力交瘁,力不从心了。
重庆早有传言,在中条山会战爆发前期,委员长每每开会时都顶着黑眼圈,一看见电报就因为害怕而颤抖。
十几万大军,最后只剩下不到5万人。
若不是沈复兴在王屋山拼着家底,恐怕黄河北岸再无青天白日满地红!
委员长如此,下面的人更是如此。
胜利?
他们对于和平的期待甚至已经来到了割地停战的地步,委员长提出的恢复到918时的状态,几乎没有人反对。
停下来,只要战争停下来。
这便是当下国府最大的期盼!
一个孤军奋战的农业国,面对先行一步发展工业的列强,战争是绝望的。
亡国的危险每一刻每一秒都在挑战人们脆弱的神经,汪逆在金陵享受和平,而他们却在重庆面对随时要到来的轰炸。
这时候,没有明确站队的罗斯福,便成为了委员长心中的救命稻草。
已经聊到了这里,沈复兴索性不再顾忌:“总统先生,贵国现在执行的是被动防御政策,您有没有考虑过,为了自己的国民安全考虑,有没有必要进行主动防御。”
“主动防御?”罗斯福露出疑惑神色,他似乎理解这个词,可又有些感觉陌生。
沈复兴知道,自己可能会打开潘多拉的魔盒,但此刻他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没错,我们将一个国家的防御与军事政策进行整合,往往会得出一个《国家安全战略》白皮书,您能理解这个意思吗?”沈复兴不断比划,甚至都有了一些意大利人的模样。
罗斯福却在听到《国家安全战略》之后,若有所思。
这个想法很不错.不!相当不错!
沈复兴自然也看到了罗斯福的眼前一亮,他继续加码:“我并没有要干预贵国事务的意思,但现在,《中立法案》也好,《租借法案》也好,似乎都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民众并不会理解您的苦衷,他们看不到来自外部的威胁。”
“同样的,任何鼓吹战争的行为,都会被推到对立面,这对于您接下来的行动非常不利。”
罗斯福扭头看向赫尔,后者无奈点头。
确实,《中立法案》也好,《租借法案》也好,两者看起来好吧,其实都是临时的产物。
根据世界局势的变化与国内舆情、民情的变化应运而生的东西。
索性,在罗斯福的领导下,总是没有走弯路。
可这东打一枪,西补一墙的操作,就如同沈复兴说的,权宜之计。
赫尔皱眉,对方到底要说什么,他到底想要什么?
罗斯福同样疑惑,眼前的东方将领说的东西,他能够理解,似乎是一件.武器!
“说吧,general,你到底想要什么?”罗斯福整了整坐姿,似乎对眼前之人更加重视了。
沈复兴深吸一口气:“国会也好,民众也好,他们其实都希望看到一个有前瞻性的总统,《国家安全战略》白皮书就是最好的武器。”
罗斯福与赫尔的眼神突然变得危险起来,武器?
沈复兴紧接着说道:“作为总统,定期向国会提交一次《国家安全战略》白皮书,其中的核心,我想你们都应该清楚,主动防御战略。”
“如今欧洲、亚洲、非洲的战火已经点亮了半个地球,这片土地想要置身事外,已经绝无可能。”
“先不说贵国与欧洲的渊源,如果德军攻克莫斯科,作为最大援助国,可不光是贷款收不回来,还要承受柏林的怒火。”
罗斯福沉默了。
眼前的男人说得没错,从启动援助莫斯科开始,这个国家其实已经介入了战争。
美德没有宣战,无非是德军不想多一个敌人,而罗斯福还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
“事到如今,就应该改变国防策略,从被动防御战略到主动防御战略,从国家防御战略到【集体安全】战略。”沈复兴看着罗斯福的眼睛,一字一句说道:“或许,几百年来只有这一次机会,要么柏林成为世界的中心,要么华盛顿成为世界的中心。”
“现在已经无法继续旧殖民主义了,但别忘了,当年皇家海军是怎么打开全球贸易大门的!”
赫尔虽然感觉有些震撼,这个逻辑看起来天衣无缝,甚至可以说,如果让眼前之人到国会上演讲,当场就能说服至少一半的议员。
但问题是,他接受不了!
接受不了一个东方人提出这样的思考,什么《国家安全战略》白皮书。
这种东西一旦问世,整个国会山都要炸锅。
更别说后面的灵魂三问:
如果莫斯科失败,作为援助方,有没有准备好承受柏林的怒火?
你们有没有想过,让华盛顿取代柏林、伦敦成为世界的中心?
全球殖民的大门已经关闭,全球贸易的大门是如何打开的?
任何一个都是赤果果的威胁,等德意日轴心统一欧亚,那么除了屈服之外,几乎不用做他想。
“威胁,诡辩,general,你似乎想得太多了。”赫尔冷笑着反驳,这些建议如果出自他口,便是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