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 第329章 三大顶刊的特别评论(国庆快乐)

第329章 三大顶刊的特别评论(国庆快乐)

第329章 三大顶刊的特别评论(国庆快乐)

《细胞》编辑部,剑桥,

会议室中,主编查理和副主编卢米安面色不算很好看,但查理还是做出了最终的决定,为涅槃一号出一篇特别点评。

虽然这篇论文并不是在《细胞》发表,但它们同样可以以这种形式来宣传这篇论文,虽然这样会让这篇论文和这篇论文原本发布的期刊大为受益。

根据自然索引的数据,被顶级期刊点评的论文引用率平均提升25-40%,原论文作者曝光度也会大为提升,当然,陈辉也用不着这样的曝光就是了。

可那篇论文原本发表的期刊平台,华夏数学将会得到巨大的曝光,相当于他们《细胞》在为这个籍籍无名的小期刊站台。

一想到自己最后竟然还要帮助一个自己从来没正眼看过的期刊提升知名度,查理就感觉胸中憋了口气。

但他们还是决定这样做,因为这同样是构建其自身的学术话语权、强化品牌价值并推动科学进程的战略行为。

“卢米安,你去联系戴安娜教授,让她为陈教授这篇论文写一篇专业的解读。”

查理开始分配任务。

戴安娜本身是癌症领域的专家,同时也跟《细胞》合作密切,正是合适人选。

不止是《细胞》,《自然》、《科学》同样在推动这件事,甚至动作最快的自然已经在自己的news&views栏目发表了对涅槃一号论文的评论。

如今陈辉的论文在学术圈已经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当三本顶级期刊的特别评论同时面世时,其产生的效果是核弹级的。

这不仅仅是三本杂志的同期出版,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由科学界最德高望重的三位长老共同主持的加冕典礼。

全球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首先是被三大顶刊的评论主题所震撼,继而,一个细节被反复提及和放大,这三本顶级期刊的所有重磅评论和深度分析文章中,都不可避免地、反复地、郑重其事地引用了陈辉团队发表在《华夏数学》上的那篇关键性数学论文。

这种引用,不同于普通的参考文献。

它带着一种迫不得已的尊重和战略性的倾斜,它相当于三大刊同时向全球学界宣告,“要理解这场革命,你必须去读这篇论文,而这篇论文,发表在这本期刊上。”

一夜之间,《华夏数学》的网站访问量激增到瘫痪。

全世界每一个顶尖生物实验室、医学研究机构,都不得不将订阅《华夏数学》提上日程。

一位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在推特上无奈又幽默地写道,“我这辈子第一次,为了读懂一篇文章还要去学习那该死的华夏语,我们费尽心血的研究,就是为了让你们不会遇到这样的困难,你们一定要努力啊。”

话虽如此,这位老教授看着教室里的学生,不由默然叹息。

想要做到这样的事情,哪里是光靠努力就行的。

至少,教室里这些小家伙是没希望了。

不止是他们,整个西方世界,他都没有看到这样的人物。

这无疑是科学出版史上罕见的一幕!

三大顶刊用自己无与伦比的声望作为杠杆,撬动了整个学术界的注意力,强行将一本曾经领域内相对小众的期刊,推到了世界科学舞台的绝对中央。

这不是简单的合作,这是一次主动的威望输血,标志着学术话语权格局的一次历史性倾斜。

三大顶刊的主编们都知道这样做的结果,但他们还是做了,因为他们知道,当陈辉出现在东方时,整个世界的学术话语权就已经不再属于西方,既然如此,还不如参与其中,分一杯羹。

……

吃饱喝足,陈辉径直回了华夏医学科学院,虽然他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的重心已经转向行星级粒子对撞机的搭建,但如今涅槃二号的临床实验还需要他关注。

在华夏医学科学院一样可以出行星级粒子对撞机的建造方案。

既然是行星级粒子对撞机,自然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环形或直线形对撞机,而是构建一个环绕整个地球赤道的超导加速环,旨在将粒子能量提升至前所未有的100 pev量级,为探索暗物质、反物质及宇宙起源的终极奥秘打开新窗口。

选址自然没有任何疑虑应当处于环赤道的位置,在这个地区,地质活动相对稳定,气候条件变化较小,有利于超导磁体的长期稳定运行。

还能利用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可以部分抵消加速环结构自身的巨大重力负荷,降低支撑结构的材料要求。

原本赤道经过多个大洲和海洋,想要完成这样一个项目,光是华夏一国是不可能的,但如今,华夏提出想要建造行星级粒子对撞机的计划,想必不会有人会反对。

接下来就是对粒子对撞机的几大模块的设计。

要建造粒子对撞机需要的超导磁体系统,正好在研究可控核聚变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这些年也不止陈辉一个人在进步,鄂维南院士他们如今迭代出来的新型超导材料,不仅临界转化温度更高,也能够产生更强的磁场,完全能够达到建设行星级粒子对撞机的要求。

真空系统的确不小的难题,需要维持长达4万公里、内部气压低于星际空间的极端高真空,以避免粒子与气体分子碰撞,传统的机械泵和溅射离子泵无法满足要求。

但鄂维南院士他们在优化可控核聚变系统时,已经同样研发出了新型材料,采用基于纳米多孔吸气材料的全新分布式真空系统,能主动、高效地吸附任何残留气体分子。

原本如此巨大的对撞机,能量供应会是非常大的问题,但有核聚变发电站,这个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德国拿到可控核聚变的技术后一直兢兢业业的研究,认为自己能够弯道超车,却不知道,即便是没有陈辉,如今的华夏综合科技实力也完全不是他们能比的。

当他们还在使用一代核聚变发电站的时候,华夏早就已经启动了第二代核聚变发电站的建设项目。

一套建设方案陈辉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已经整理完毕,当然陈辉也只是出一个大体的方案,具体的细节还得由实施的工程师们去确定。

其中还是有不少挑战的,比如需要开发全新的粒子追踪、量能器技术,部分跨海路段可能采用预制沉管隧道技术……

这些问题陈辉并不准备亲自出手,他相信以如今华夏的工程能力完全能够解决。

若真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再出手也不迟。

在行星级粒子对撞机建设的过程中,他也不会闲着,既然已经解决了描述微观粒子的杨-米尔斯和宏观流体的纳维-斯托克斯的方程,并洞悉了数论的基石黎曼猜想,他的下一个目标必然是统一。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篮坛训练师,我一手缔造了超巨 在三体世界点亮超神科技 魔女大人,请按剧本黑化! MC创造模式:诸天批发永动机 海贼:不是幻兽,是幻神哒!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武侠:拔剑十年,剑神见我需低眉 维度魔神的聊天群 斗罗世界的平民魂师 斗罗:碎星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