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明教不造反,还能做什么?
“言归正传。”
“教主,这次请你过来,是商议与闯军结盟一事。”
杨逍开口,说回正事。
“与闯军结盟?”张无忌眉头一皱。
杨逍点头:“之前教主还没来咱们明教的时候,我为了明教能够重回中土,就曾找过闯军首领李自成,希望与其结盟,我们明教助其起事,也趁此机会,重回中土,东山再起,但当时李自成并未同意。”
“但今日,李自成突然派人传信,答应与我们明教结盟,但条件是要帮他们打下西安城。”
此言一出,众人眉头皆皱,议论纷纷:
“那李自成还真是狂妄,真以为我们求着他们结盟不成?”
“就是,与我们结盟,竟然还提条件?简直是没把我们明教放在眼里!”
脾气暴躁的彭莹玉冷笑:“据说明廷已经派了卢象升领兵前来平反,又派出西厂和锦衣卫的那群鹰犬随军前来对付李自成手下的高手,我看他就是自知不能敌,这才会想着与我们明教结盟。”
“想拿我们明教做刀?他还嫩了点!”
“不能答应他!”
“就算要重回中原,也无需与闯军结盟!我们明教,向来独来独往,不论做什么,何时需要假借他人之手?”
“没错!”
“我们无需他人相助,也不可能做别人的走狗!”
一群明教高层纷纷出声,态度相当坚决,反对结盟之事。
不过张无忌眉头却皱得更紧几分,因为他听出了众人的意思。
众人反对与闯军结盟,仅仅只是因为不满闯军利用明教,不将明教放在眼里,而不是因为不想造反。
显然,明教成立几百年,一直以造反为主业。
造反这两个字,早已深深刻入了每一名教众的血肉里。
除非自己人当皇帝,否则不论皇帝是谁,他们都立志要推翻朝廷。
这就是明教此时的状况。
听着众人议论,杨逍、殷天正和韦一笑三人,面色平静,一言不发。
直到众人说的差不多了,杨逍才看向张无忌,询问意见:“此事,教主可有何看法?”
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到张无忌身上。
张无忌沉默片刻,看向众人,反问道:“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晚辈斗胆,敢问各位一句,当今的朝廷,昏庸吗?”
“这……”
闻言,众人面面相觑,不明白张无忌的意思。
不过沉默片刻,还是有人开口回应:“比起上一个天启皇帝,这个刚登基两年的崇祯小儿,应该算不上昏庸吧?”
“我觉得也还好,毕竟这崇祯小儿上位以来,倒也没做过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反而上位第一件事,就是剿灭阉党,肃清朝政,之后又重用孙承宗、袁崇焕等人,抵御辽东,平定各地匪患。”
“据说去年,锦衣卫在河南那边查出当地的乡绅士族侵占田亩一事,还想着手收回世家大族手中侵占的土地,还给百姓,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不过他能为百姓考虑,应该算是个好皇帝吧?”
“也不一定!”
有人反对,冷笑说道:“他虽然清除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但之后不是又重启东厂,继续用阉党监视朝廷官员?”
“而且半年前,又重启西厂,重用雨化田,这半年来,不知有多少官员死在了西厂的酷刑之下,搅得朝野怨声载道、人心惶惶。”
“若继续如此,这天下只怕又是阉党说了算,到时候,受苦的还是百姓!”
众人各抒己见,张无忌也静静地听着。
直到所有人说完,他才微微点头,开口说道:“诸位的意思,我都明白了。”
“在诸位看来,当今的朝廷和新上位的崇祯皇帝,虽然也有缺点,但严格来说,也并不算一个昏庸无道的皇帝,至少,他会替百姓考虑,真正地将百姓当成了大明的子民。”
“而且,自从阉党覆灭之后,如今天下也算太平,百姓的日子,也在逐渐变好。”
“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何还要继续造反呢?”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愕然。
杨逍等人互相看了看,眉头顿时也皱了起来。
“咱们明教这么多年来,一直以推翻朝廷为己任,不造反,能做什么?”
过了片刻,有人突然开口,引起了众人共鸣。
“不错,咱们明教的第一条教义,就是推翻大明,这么多年都是一直造反走过来的,不造反干什么?”
“是啊,朝廷将我们视为反贼,中原武林也不待见咱们,咱们除了造反,还有别的路可走么?”
殷天正见势不对,上前说道:“无忌,你不了解咱们明教的情况,对咱们明教的局势也不清楚,咱们明教的处境,其实一直都很危险,造反也并非是咱们非要如此,而是不得不造反!”
张无忌面露疑惑,问道:“外公可否解惑?”
殷天正点了点头,开始讲述:“咱们明教成立,其实还在大明立国之前。”
“当时,天下诸侯纷争,战乱四起,百姓民不聊生,而咱们明教存在的意义,就是推翻腐朽的朝政,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让百姓的日子能过得更好。”
“也因此,咱们明教专门与朝廷作对,就沦为了各诸侯国的打击对象,生存十分艰难。”
“后来北方异族趁乱入侵,侵占我们的土地,抢占我们的财物、粮食、女人,甚至一度将我们中原人当成牲口猪羊一般对待,随意宰杀、烹食,简直是惨无人道,那也是我们中原人最黑暗的时期。”
“就在这时,我们东方这片地界,出现了一个人……”
殷天正眼中,浮现一抹复杂之色,既有钦佩,又有愤恨与感慨,缓缓说道:“他是个普通人家出身,曾给大户人家做过奴仆,入过寺院为僧,也曾做过乞丐,四处流浪乞讨,甚至……还曾加入过我们明教,与我们一起抵抗异族。”
“但后来,此人不知为何又脱离了明教,投身军伍。”
“自此,他的命运也开始改变……”
“此人从军以后,因骁勇善战,急公好义,很快就笼络了一批死忠的高手相助,地位也节节攀升,成为了当时最为强大的一个义军首领。”
“当时,我们明教也在积极抵抗异族,也算是实力比较强劲的一股势力。”
“此人在得知此事以后,便拉拢我们明教,与我们明教结盟,条件是在成就大业之后,与我们明教共享天下。”
“当时的教主考虑到此人实力不凡,而且也曾是明教之人,便答应了与此人结盟,共抗异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