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京城
京城。
文华殿。
皇帝盯着已经由内阁批复的奏疏,抓着奏疏的手指捏的泛白。
自己这个皇帝还没有看过,下面的臣子已经批复,天下哪有如此道理。
太上皇好过分。
已经这把年纪了,依旧抓着权利死死不放,玩弄权术一辈子,难道真要让大周江山为他殉葬吗!
想到大周这些年内忧外患,诸事不断,皇帝心里越发愤恨。
前几年,自己的人在东南抗倭出了错,太上皇不依不饶,趁机发难,丝毫不顾大局,去年张吉甫在辽东犯了错,太上皇却偏袒他,轻拿轻放。
还有科举。
科举都交给了张吉甫他们的人。
自己在朝堂上发不出一丝声音,连处置奏疏的权利也没有了。
太上皇为自己取顺正年号。
自己还不够顺正吗?
自己顺正十八年了,何时是个头啊。
皇帝再也忍不住,把手里的奏疏狠狠扔到地面,恨不得掀翻御案,最终还是忍住了。
“嘭!”
皇帝大力地拍了拍桌子。
“皇上。”
忠顺亲王皱眉。
内阁刘儒露出关心的眼神。
“大同那边大捷,王信此人帮了张吉甫大大的忙,真是个好人啊。”
皇帝控制住自己的脾气,阴阳怪气的说道。
太上皇的确老了。
可看人的眼光依然厉害。
前有周道丰,后有张吉甫。
这对师徒,张吉甫虽不如周道丰,但是有太上皇的帮助,些许的不足就不算什么了。
如去年张吉甫在辽东栽了个跟头,如果不是太上皇的支持,自己一定不会让张吉甫轻易过关,以至于今日,张吉甫用王信挽回了威望。
张吉甫比周道丰做事还要激进。
他甚至敢无视自己。
换做是他的恩师周道丰,哪怕周道丰是太上皇的人,该有的规矩却不敢少,对自己向来不敢逾越。
皇帝忍不住紧张。
张吉甫如此态度,会不会是因为太上皇的指派。
太上皇决定要废了自己吗。
越想越惊恐,皇帝只能看向自己的叔叔忠顺亲王,还有自己的先生内阁阁老刘儒。
张吉甫做事不留余地。
朝堂上很多明面上支持太上皇,暗中却对皇帝留有余地,甚至私下投靠的大臣,如今各个都不敢表露出来。
但凡露出马脚,被张吉甫发现,此人绝不留情面。
皇帝虽然不满,却奈何不得。
如此这般,朝堂局势大变,要不是去年张吉甫在辽东遇挫,只怕更加嚣张。
“张吉甫大肆提拔亲信,任用私人,排除异己,要不了几年,满朝文武都会是他的人,你们看看,这王信还是林如海的人,结果都倒向了张吉甫。”
皇帝郁闷道。
忠顺亲王知道林如海,不过很多年没打过交道。
刘儒摇了摇头,说道:“林如海对皇上是忠心的,他当初担保的王信,说明他信任王信,以林如海的眼光,此人不会背叛他。”
忠顺亲王反驳道:“知人知面不知心,王信此人连他的族长都不留情面,说翻脸就翻脸,不在乎王家,何况是一个林如海。”
对于王信,不光皇帝知道此人,忠顺亲王也经常听到此人的名字。
此人的才能,谁也无法忽视。
忠顺亲王虽没有直接参与军事,对军事却也不陌生。
不说别的。
以王子腾的身份和地位,加上自己也支持过他,最终王子腾还是没有扳倒冯庸,反而先落败了。
王信呢?
他竟然硬撑了过去,把冯庸给绊倒了。
被绊倒而不是被扳倒。
虽然起到一锤定音的人是张吉甫,可没有王信的作用,张吉甫也发挥不出来,不可能压住冯庸。
忠顺亲王对王信有点不满,语气却很平淡。
终归是个大点的棋子。
“本王知道林如海是他的引路人,想着林如海的情分在,一则拉拢一等将军贾赦与三品威烈将军贾珍,这两人分量不够,又给了王子腾机会,结果本王如此给面子,此人却丝毫不给本王面子。”
说完,忠顺亲王笑了两声。
皇帝脸色难看。
叔叔做的仁至义尽。
没有直面接触王信,免得王信为难,毕竟朝堂局势如此,哪怕自己是皇帝又如何,只能体量下面人。
王信住在贾府。
王子腾又是他的族长。
加上林如海的关系。
都说王信是个聪明人,他却连接触的机会都不给,说他不是故意的,谁都不信。
刘儒欲言又止。
文武不合。
不光是太上皇那边的事,如张吉甫和朱伟。
总要分出个胜负,决定谁是掌舵人。
忠顺亲王没有回来的时候,包括已经牺牲的罗明,他们都很服气自己这位阁老,大家虽然局势不利,可终归能保持和睦。
如今不同。
刘儒很清楚。
自己与忠顺亲王之间不可能和睦。
就算自己低头,忠顺亲王也会继续针对自己,让下面的人看清楚。
除非自己放弃尊严,投到忠顺亲王门下。
刘儒不会这么做,皇帝也不会同意,哪怕现在皇帝并不剩下多少权力。
目前的话,自己必须为林如海说话。
如果林如海也因为忠顺亲王的原因,让皇帝不再信任他,那么他们真就输的一败涂地。
“王子腾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贾赦和贾珍更是利用皇上,他们的打算,相信以忠顺亲王的眼光,必然看得出。”
刘儒先向忠顺亲王客气的说道。
然后再看向皇帝。
“贾府三房走的三条路,绝对不会轻易改变路数,皇上真要用贾府,只能用贾政,包括要拉拢王信,也需安排贾政出面。”
刘儒一脸真切。
皇帝虽然薄凉寡恩,自己从小看着皇帝长大,但自己是帝师,一辈子只活皇帝一人。
皇帝被刘儒的语气感动。
要说不明白恩师的感情,皇帝如何不知呢,只是他顾不了这么多了。
用人用贤。
恩师虽然是自己的恩师,但是才能不足。
忠顺亲王力挽狂澜,如此局势下,还能稳住局势,没有彻底崩塌,自己必须依赖忠顺亲王。
何况忠顺亲王是自己的叔叔。
皇帝视线落到忠顺亲王身上,忠顺亲王露出微笑。
“本王也知道王子腾是个利益熏心的小人,荣宁二府的名声,本王当然也知道,他们利用本王,本王何尝不是利用他们。”
忠顺亲王解释道:“如今的局面,除了刘先生,有几个人能真正忠心皇上呢。”
皇帝叹了口气。
刘儒听到忠顺亲王抬了自己一手,内心惊叹,忠顺亲王实在是老辣。
“可恨!”
“可恨!”
“朕这般释放善意,对贾府仁至义尽,那贾府的女儿,朕虽然不喜,却也是给了贵妃的名份,还给了省亲的荣耀,贾府却仗着祖宗的余荫,如此不忠不义。”
皇帝咬牙切齿。
忠顺亲王和刘儒没有劝,也没有多余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