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身处深宫,大楚皇帝郑国辉都能感受到帝国内经济蓬勃发展的强劲,社会上涌动着浓烈财富气息,这是黄金时代到来最显著的特征。
仅在大马尼拉地区
去年一年登记上牌的各种汽车就高达38万辆,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街道开始拥堵的利害,甚至在极其宽阔的荣耀大道上,也经常出现拥堵现象。
荣耀大道确实非常宽阔,往来共计18个车道,可以容纳巨大的车流。
问题在于其他主干道路和城市辅路没那么宽敞,城市交通指挥滞后,尤其是交叉路口更成了拥堵的重点。
这让大楚帝国在1914年紧急改制了城市交通警察,主要投入在大马尼拉地区,八打雁,达沃,三宝颜,椰城(注:原巴扎维亚,雅加达),新西安,宿雾,檀香山,巴拿马,金沙萨,坤甸,斯里巴家湾等等的帝国大中城市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这两年来,随着国民收入的大幅提高,汽车,自行车,收音机,呢制和丝绸衣服纷纷进入广大帝国臣民家庭,大幅提高了城市民众生活水准。
家庭中开始普及使用搪瓷洗脸盆,搪瓷坐便器,干净卫生的瓷砖更是受到城市家庭的普遍喜爱,迅速的推广开来。
新兴的卫生陶瓷产业由此兴旺的发展起来,近几年就涌现出数百个厂家,由此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和新增的国民产值,进一步提高了生活水准。
这种情况在汽车产业,自行车产业,收音机和电子元器件产业等领域,同样迎来了需求的迅猛增长,形势一片大好。
也正是因为这种种因素,让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一心对美国开战的心思,渐渐的淡了下来。
他也认识到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形成巨大的市场空白,有足够的空间让楚、美两国都吃饱,吃好,而不必你死我活的争斗。
真的打垮了美利坚,恐怕大楚帝国要吃撑了。
而且美利坚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近期随着欧洲战事的紧绷和陷入长期消耗战,英法等国苦不堪言,进一步加大了拉拢美国参战的力度。
若是美国在楚国的强大压力逼迫下,率先放弃“光荣独立”政策,提前加入协约国军事同盟阵营,那楚国就不能够再对美国开战。
一旦宣战,那就是对整个协约国军事阵营的战争。
当前困扰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的也正是此事,那就是什么时候加入当前趋于白热化的战争,收割剩下的利益。
无论协约国军事阵营还是同盟国军事阵营,都纷纷抛来了橄榄枝,大力的想要拉拢大楚帝国加入当前的欧洲战事。
以大楚帝国的体量,一旦加入当前的欧洲战事,很容易就将战争扩大到全世界,形成处处烽火硝烟的局面。
虽然美利坚会大概率投入协约国军事阵营,但义无反顾的加入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军事阵营,可能性依然存在。
从内心来说
大楚皇帝郑国辉想不想打?
德国开出的条件是给予英国海峡殖民地,法国中南半岛殖民地,并给予大楚帝国进入叙利亚畅通无阻的门票,将在战后利益分割中得到确认。
尤其是最后一点,出卖了同盟国军事阵营中奥斯曼帝国的利益,所做的让步不可谓不大,不可谓不诱人。
但是德国要求大楚帝国向欧洲派遣不少于160万军队,这必须要进行全国总动员,而且最少是4~5次的全国总动员。
在战后的安排中,德方承诺可以考虑让大楚帝国势力进入欧洲,具体是东欧的阿尔巴尼亚,这极有吸引力。
可惜以德国为主的同盟国军事集团注定要失败,大楚帝国不会选择。
反观以英法为主的协约国军事阵营,开出的条件是承认大楚帝国现有的皇子占领区域,包括红海沿岸的约旦地区,阿拉伯半岛,东非和南美洲厄瓜多尔和秘鲁。
厄瓜多尔和秘鲁这两个南美洲国家已经被灭国,成为南美洲皇子远征的猎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四个新王国。
协约国军事集团拉拢参战的主要条件,是全面承认大楚帝国皇子远征中新占领的地盘,另外在战后利益划分中,可以考虑让大楚帝国势力接管叙利亚。
也就是说
双方都在出卖其他人的利益,比如德国人开出的条件,因属海峡殖民地和法属中南半岛殖民地,全都给你。
但这需要大楚帝国派遣军队去发动战争,去扩大地盘,去赢得自己的战利品,从而紧紧的绑上德国战车。
这个提议有没有诱惑力?
那当然有诱惑力了,大楚帝国的本土位于西太平洋地区,对英属海峡殖民地和法属中南半岛殖民地有着天然的垂涎,这是帝国的本能。
在这世界大乱的档口,若是真的能将西太平洋地区干成清一色,那得是多大诱惑力?
该地区人口众多,且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具备相当好的港口和农耕文化发展条件,也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
若是能一口吞下,帝国立马就能再上一个台阶,傲然屹立于世界巅峰。
反观协约国军事集团给出的条件,那可就逊色太多了。
大部分是大楚帝国已经吃到嘴里的东西,就剩下一个叙利亚还有诱惑力,可以让大楚帝国势力正式进军地中海,在北非沿岸占据一大块地盘。
那是因为作为后发国家,无论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还是保加利亚,在海外殖民地都屈指可数,压根没有选择。
德国的五块海外殖民地,分别被英,法,楚,扶桑(齐鲁半岛)四国瓜分,而其他的同盟国军事集团成员国,基本上没有海外殖民地。
好地方都被英、法、楚三国占了,就连德国都没占到多大地盘。
所以,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对协约国军事集团的拉拢条件十分不屑,满满的看不上,自然也没有动力早早的加入到这场战争中。
今后会不会参加?
答案是肯定的。
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计划在1917年年中的某个时刻,正式加入协约国军事集团,参与对同盟国军事集团的全面战争。
现在这个阶段
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军事集团正准备发动大规模的索姆河战役,这将是整个一战史上西线最为惨烈,伤亡最大的一场战役。
1916年是两大军事集团的决战之年,除了空前惨烈的索姆河战役,还有堪称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这都极大的消耗了双方的军事力量。
一场战役伤亡动辄大几十万,这还是明面上的数字,实际上的伤亡数字要乘以二或者三,比暴露出来的要大的多。
这已经成为战争中双方的惯例,都会少报自己的伤亡,多报敌国的伤亡。
大楚帝国一点都不想碰,更不想让帝国臣民白白的去送死,所以敬谢不敏。
等到吃了几次大亏后,看看协约国军事团能不能拿出什么新条件?
反正计划了参战,能多榨出一些好处,那也是赚了,不是吗?
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欧洲弄一块地板,哪怕小点儿也行,总算是名正言顺的将大楚帝国领土发展到世界五大洲六大洋,成就日不落帝国的美名。
缺了欧洲领土,总是名不正言不顺。
只要能在欧洲掺一脚,在1916年底或者1917年初,提前参战也未尝不可,关键就要看协约国军事集团给出的筹码了。
东欧也好,巴尔干也好,在爱琴海周边找个地方也行,反正大楚帝国不挑。
以英法为主的协约国军事集团,非常清楚大楚帝国的要价,但内心极为抗拒,且内部各国意见也不统一。
英国反对的最坚决,法国倒是模棱两可,沙俄,意大利,荷兰,比利时都坚决反对,所以阻力极大。
在这些欧洲国家看来
大楚帝国是真正的史前巨龙,若是伸一个爪子到地中海来,甚至在欧洲建立前沿据点,那绝不是美妙的体验。
再困难也要咬着牙拒绝大楚帝国的非分要求,这根本不可能。
这些欧洲国家的忌惮也有原因,主要是大楚帝国这两年的名声太差了,被视为世界动荡的主要不稳定因素。